第342章 構架(第2/2頁)

安置在永樂鄉的移民有4000多人,被安置於該鄉東北部,組建了3個村,原先那裏零散居住的村民則被鄉公所遷到了本地人多的村子。

周士相一一查看了該鄉公所給付移民的口糧、農具、耕牛,及幾個村公所的組建情況。雖然仍有些不足和瑕疵,甚至還能隱約看到一些貪汙情況發生,但永樂鄉公所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已經遠超從前,僅此一點便足以讓周士相滿意,至於那些小節,在當下並不是周士相要關心的重點。

以太平軍現有的地盤和條件,考慮整頓吏治是個笑話,把這些公所的讀書人整頓了,誰來替太平軍辦事?

周士相還沒糊塗到那地步。

安置移民其實並沒有花費太平軍公庫的錢糧,因為用於安置這些移民的錢糧原本就是從他們手中征收過來的,甚至連農具也是從他們家中帶出來的。

而有了各地的鄉公所和村公所協助,太平軍也沒有為安置移民動用多少人力。移民所住的房屋都是由他們自己搭建而成,田地也是由他們自己耕種,太平軍要幹的僅僅是保證他們安全。而移民之間的一些糾紛則由公所處置,治安上面也有各鄉的保安隊負責。太平軍完全就是把人弄過來然後便基本不過問。

在看到該鄉移民大多都是搭建茅草屋後,周士相忽有些不放心起來,因為香山這地方雖然氣候好,物產豐富,可每年似乎也飽受台風之害。這些茅草屋搭建容易,但一旦台風來襲,屋子倒塌也就是瞬間的事。

回到香山後,周士相指示廖瑞祥馬上組織人手在各鄉興建窯廠,大量制磚,由各鄉公所統一規劃地方建造磚瓦房,以改善百姓居住生活條件。當然,這些建好的磚瓦房首先要滿足後營百姓需要,其後才能供應移民。如果移民和當地百姓自己動手,以出勞力方式參與制磚、蓋房,那這些人也可以優先得到磚瓦房居住,以此調動移民積極性。

燒窯技術這個時代早已成熟,找些曾經在窯廠幹過的人來指導,周士相不擔心會燒不出磚來。

再三考慮後,周士相指示宋襄公在軍帥府下設民務部,部下又設農墾、漁牧、驛傳、工坊四司,專門負責香山建設和發展。

宋襄公認為軍帥府當主要管軍,民務當交由香山縣辦,可在新會縣衙成立類似戶房、刑房、禮房的這樣的公房處置這些事情。

這個建議被周士相否決了,因為在他看來,太平軍未來肯定不會就只香山一塊地盤,所以必須在軍帥府內設民務部,將來萬一能奪取廣州,那麽這個民務部便可以立即拿出來改頭換面成廣東布政使司,以此來接管廣東全省的權力,並迅速運轉起來。

宋襄公著眼於當前,周士相著眼於未來,他要建立的這個民務部完全就是一個小政府的構架,也是用於培養太平軍自己的政務人才機構,若放在香山縣衙肯定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且容易和縣衙發生沖突,因此他強力推動此事。宋襄公拗不過他,只得答應下來,根據周士相的意見,在軍帥府成立了民務部,同時將各司職責明文落實下來。

周士相讓宋襄公兼任民務官,因為沒有具體官銜,所以這民務官便是個臨時差遣。

農墾司的職責便是專門負責農業;漁牧司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捕魚和飼養牲畜;而驛傳司則負責道路修整和驛站的建立;工坊司則是專門負責組建鐵器作坊,並統一管理,另外還有承擔軍械制造的職責。

因為這四司都是與民生切切相關,所以周士相不要那些讀書人負責,只要宋襄公找些與之相關的人手負責,再配些讀書人協助,這樣就不會讓外行領導了內行。

農墾司的負責人是新會之戰殘了一只手臂的總旗錢豐,他不識字,不過在加入太平軍前卻是個種地的行家,且做事穩重,宋襄公便保了他做這個司主事。

漁牧司的任務說重不重,說輕倒也不輕,前後擄獲回來的牛羊豬馬等牲畜有一兩千,這就需要數量極多的飼料及食草。香山是魚米之鄉,境內水系發達,山林也不少,所以漁牧司要管好這些牲畜,另外還得負責組織一些漁民出海打魚,為太平軍和香山百姓提供魚肉。最重要的是漁牧司必須組建屬於太平軍的養豬場和養牛場,甚至養鴨、養雞場,以便能夠讓太平軍有自己穩定的禽肉來源,減少百姓負擔。和農墾司主事錢豐一樣,宋襄公為漁牧司選的主事是個叫宋保的漁民。

驛傳司主要就是修整香山境內的官道,同時負責軍驛的修建和維護。主事是廖瑞祥推選的一個姓秦的小吏,說這人從前幹過驛卒,對這方面比較了解。工坊司主事是鐵毅保舉的一位屬下,從前在老鳳莊銅礦時專門給礦裏打造器具,加入太平軍後曾成功修好過一杆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