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擁清伐明(下)(第2/2頁)

鄭太和希望李棩不要出兵,可使人到中國打探實情後再做決定,這樣能保住朝鮮的精銳,不被清人消耗。他反對出兵的原因除了對明朝抱有感情之外,另外則是因為會寧等朝鮮北邊重鎮是古海西女真故地,他深怕清朝會在耗損了朝鮮兵將後逼迫朝鮮交出這些土地。

曾赴北京朝貢多次的左議政大臣沈之源亦稱:“微臣前年奉命出使燕京,暗中窺察清廷內部動向,發現其危機四伏,南方戰場告急文書如雪片飛進紫禁城,有滿州親王濟度陣喪南方,相較幾年前更為嚴重……由此可見,清朝國內局勢並非清使先前所言,乃是小患,而是大患,甚至於滿州有失去中國之危。如若滿洲真的失去關內統治而退回盛京,明朝重新恢復燕京,則朝鮮此番助清之舉定會引來大災禍,我國不如繼續作壁上觀,以靜制動。”

“左議政此言甚善,我國現今對中國局面並不清楚,當派人前往詳探,萬不能匆忙決定。”鄭太和道。

“你們不必再說了,難得天朝要我國出兵,此大好機會,怎能坐喪?你們口口說要以靜制動,觀望再做決定,可你們要知道清朝人才濟濟,其國方鼎立,正是開國最盛之時,如何會有頹勢?南方明軍十數年來堅持,先前就有過滿州親王陣喪之事,可最終清朝仍是勢大,南方明軍轉而消散,故本王以為便是滿州又有親王陣喪南方,也不會對清朝統一中國造成影響。退一步講,當年明朝據中國之地,都非滿清之敵,況今日只占南方寸土之余力?便算明朝重新擁有南方,這中國也只是南北隔江對峙,而我朝鮮卻在他清人後方,清人奈何不得南方,奈何不得我朝鮮?……先王在時,執著反清復明,致使清人疑我甚大,若不趁此機會改善與清人關系,他日清人舉兵怪罪於本王,本王拿何抵擋?你們又有誰能替本王擋住清軍?真要清軍再次兵臨漢城,那才是亡國大禍!”

李棩根本聽不進臣下們的勸說,他斷然說道:“便是天朝要我朝鮮自備錢糧,我國亦當遵從。縱運糧艱難,也不可袖手旁觀!”言畢,即命朝鮮兵曹金應海速選精兵良將,擇期入中國擁清伐明。

金應海是李棩親信,手握兵權,他也力主響應清朝號召。接到王命後,金應海立即抽調禦營廳軍鳥槍善手3200名,北方邊兵1500名,將官35名,翻譯2名,隨卒138名,刷馬驅人239名,合計5120人,攜帶足夠5000大軍食用6個月的糧草,在北道虞侯申瀏的率領下,從朝鮮邊城會寧出發,渡過圖門江,在清軍官員的引導下直奔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