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滿紙荒唐言

《告鄭經書》不僅僅是督促鄭經早日歸降的宣言,更是簡體字第一次出現在這個時代。它的全文都是以簡體字書寫,開創了中國文字的一個新歷史。之所以在如此重要的文書中大膽使用簡體字,是周士相深思熟慮的結果,目的便是借此推行簡體字。

在廣東時,周士相就在軍中開展識字運動,各級安軍使除了擔任“政委”這個角色,同時也擔任教書先生的角色。但是,“識字運動”的效果並不好,幾年下來,全軍也不過才培訓了四五萬掌握千字數量的軍士。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太平軍時刻都在征戰之中,沒有足夠的時間教習士兵;另一方面卻是因為繁體字太過難學,士兵們對學習文字有相當大的抵觸心理。用瞎子李的話說,寧可死後不認字,也不願生前活受罪。

繁體字確是難學,這一點周士相深有體會。和他前世所學的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筆畫太多,難以熟記。如果是自蒙生起步便開始學習繁體字,隨著年齡增長,倒也掌握容易。可軍中開展的識字運動的主要對象都是已經成年的大字不識粗漢,讓他們放下刀槍,一筆一劃的去學繁體字,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筆畫少的簡體字無疑能讓士兵們更能接受,從前需要十幾二三十筆才能寫完的一個字,現在不過廖廖數筆就能寫出,僅就教學而言,肯定比繁體字有著很大的先進性。並且簡化漢字並非周士相心血來潮首創,而是由來已久,自漢字出現之日起,歷朝歷代就不斷嘗試過簡化字體,從甲骨文、金文變至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等。楷書到隋唐時期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之為“俗體字”。千年以來,漢字一直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很多時候簡繁互補,現在的明朝文字中其實就有不少周士相熟知的簡體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個簡化過程進一步加快,並且正式定型,從而提高識字率,普及教育。

繁體字和簡體字相比,觀感肯定要強,但是不管怎麽看,繁體字都好像是一個工具,一個被特定階層掌握的工具。這個階層周士相認為就是士紳階層。字體越是繁瑣,則就越不容易學。讀書人自小開始學,肯定能夠慢慢掌握,而普通人去學,則觀如天書,大部分很難掌握。

留守廣東大學士、兩廣總督宋襄公曾按照周士相給出的簡體字表辦了一個學字班,挑了一百名大字不識的士兵分成兩組,一組學習繁體字,一組學習簡體字,最後的結果是學習繁體字的那一組能夠合格的只有8人,而簡體字那一組卻有43人合格。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先生,同樣的教學辦法,結果卻大大不同。

宋襄公當時就斷言周士相給的這份簡體字表會讓大明的千千萬萬人都能甩脫周所言的“文盲”身份,要是能將簡體字正式推行全國,在各省各府各州縣,各鄉村辦學普及,用不了多久,天下的百姓就通通都會成為“讀書人”。

會寫字,會看書,在周士相的前世,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根本算不得一個事。那個時代,不識字才是笑話。而在這個時代,“知書達理”卻是極少數人的特權,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成的事。

朝廷的政令,官府的榜文,要讓百姓們都知道,就必須讓百姓都認字。要不然,大字不識的百姓仍只能被掌握“文字”的士紳玩弄於股掌之中。

推行簡體字,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關系大明王朝,關系漢人能不能長治久安,領先世界的大事,也是周士相能夠推行並實現的一件大事。

蒸汽機、鐵甲艦、坦克大炮機關槍,這些都是好東西,可怎麽造出來,周士相不會,他只能給這個時代的匠人們提供構思和理念。但怎麽寫出簡單流利的文字,他會,並且能夠馬上搞出來。

文字的本質就是傳播的媒介,這個媒介越簡單越好,簡單才利於推廣。脫離了文字的本質衍生出的一切,歸根結底不過是文人士大夫們的鬼把戲。

當然,文人們喜好書法,這個周士相無意幹涉,但他決計不會再允許朝廷的公文中有什麽書法的出現,端正字體便可。如草書那種讓人看著根本不知道什麽寫的什麽玩意的所謂書法,還是趁早掃入垃圾堆,免得後人仿效。

《告鄭經書》便是簡體字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官方場合之中。和《告鄭經書》一同送到思明州的還有一份周士相親自編寫的簡繁對照表。

《告鄭經書》還和從前的文書不同,它通篇都是大白話。

全文如下:

“國姓朱成功長子鄭經:

你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金廈的水師主力已在定海公鄭鳴俊、建平侯鄭纘緒、思明伯馮錫範的帶領下向朝廷歸順,這意味著你已經沒有了據守金廈抗據朝廷大軍的能力。閩親王鄭襲已經奉表朝廷,現為朝廷招討大軍一部,這表明金廈大多數人是向心大明,心向朝廷的。你再冥頑不靈,是斷然沒有希望的。你難道還想逃離金廈到海外去嗎?你想,你的部下們願意這樣嗎?我周士相也好,你鄭經也好,都是大明的臣子,是世代紮根在大明的漢家兒郎,你難道就甘願在海外漂泊,不但自己回不到故國懷抱,連兒孫也回不來嗎?你就忍心讓追隨你父親十多年的將士成為無家可歸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