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路易波拿巴的權術與自相矛盾(第4/4頁)

然而,作為一個向現代過渡的統治者,路易·波拿巴卻自然有自己的局限性。當時美蘇在自耕農群體上最關鍵的一招棋,他卻沒有走——他完全沒有準備成立一個國家性的農業協會組織,以便團結這些小農的力量。

蘇聯人在東德設置了“農業生產合作社(LPG)”“國營農莊體系(VEG)”,美國人在日本設置了“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農協)”,通過這種方式,將這些原本力量分散、資源薄弱的小自耕農們結成了農會組織,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也成為了新政府和新體制的重要支持者。

通過這種辦法,蘇聯和美國在德日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自耕農階層,也使得他們扶植起來的政府有了一個相對穩固的支持者群體,而且相對合理的土地資源分配體制,也極大地方便了原本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的東德和日本在戰後的經濟恢復。

而路易·波拿巴呢?他雖然宣稱自己是小農們的保護神,但他卻沒有試圖這麽做,一直都沒有。

他對小農的支持,看上去似乎是自相矛盾的——既給他們許多許諾和優惠,並且一直透過政府施行某種農業保護主義政策,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成立農業協會組織,將小農們凝聚到一起,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而那些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小農,在隨著時代進步而日益規模化、機械化的大莊園農業面前,是天然地是處於劣勢的,極容易因為自然災害或者價格波動而被迫陷入到破產的境地,更別說給政府以足夠的支持了。

他們既然瀕臨破產,那就當然不會跑去支持這個讓他們瀕臨破產的政府了。於是在時代的進步面前,第二帝國漸漸地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基本盤,第二帝國在後期的政治孱弱,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為什麽會這樣?難道以路易·波拿巴的智力,會想不到這種局面和趨勢嗎?

並非如此,他當然看得出來。

然而,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正是極其符合路易·波拿巴世界觀的做法,是這位成功的冒險家詭詐一面的表現,也是他內心世界的折射。

不管怎樣宣稱自己是一個熱愛社會主義的皇帝,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路易·波拿巴首先身上一個陰謀家,是一個渴望權力、並且希望概不與他人分享權力的皇帝。

這位拿破侖三世陛下,既希望在不可靠的金融家和舊貴族們之外給自己開辟一個穩定的支柱和基本盤,並且讓自己顯得寬厚愛民,博得萬民的熱愛;卻又不希望這些小農民聯合起來之後驟然覺醒,產生危險的革命思想,進而威脅到自己家族的地位和帝國的穩定。

所以,他的這種理念上的自相矛盾也就可以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必然會發生的。

至於夏爾,他當然不打算在這位未來的皇帝的興頭上潑冷水了。

“您說得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