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問道(五)(第2/2頁)

“臣等替那些亡故的忠臣良將,謝陛下洪恩!”話音未落,身後立刻拜倒了一大片。郭威、史弘肇,聶文進,還有若幹文武,個個感動莫名。

雖然身在漢王府,他們卻不是跟汴梁這邊半點瓜葛都沒有。畢竟劉知遠曾經是石敬瑭的心腹愛將,他們也曾經在後晉的旗幟下為國征戰。袍澤、故舊、親戚、同學,遍布朝堂和地方。

後晉亡於契丹,他們在後晉做官的親朋好友,大多數都未能幸免於難。若是憑著各自力氣去周濟,庇護,提攜,恐怕這輩子也忙不過來。而大漢天子劉知遠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將他們的私事變成了國事。非但讓死者的後人有了活路,死者自己,也能獲得一定的身後哀榮。

當然,一條政令具體執行時,還會有許多上不了台面的貓膩。誰的子侄能多得一些照顧,誰的身後追封能更加顯赫,都少不得要私下裏進行運作。但是,有了劉知遠的“金口玉言”,就等同於對所有人的身後事都定下了處理基調。差別只是多寡問題,遠好過群臣毫無方向的自己去忙活!

“起來,起來,眾位愛卿快請平身。又不是正式上朝,爾等無需如此多禮!”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句話,就能令大夥如此感動。劉知遠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欣慰地伸出手去攙扶。

“謝陛下!”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再度俯首而拜,然後才陸續站起身。看向劉知遠的目光裏,帶著不加掩飾的崇敬。

“都是朕應該做的事情,諸位不必如此。”劉知遠笑著擺手,大聲感慨,“當初晉高祖叛唐,原本就是一筆糊塗賬。此番大晉被契丹所滅,更是他奶奶的莫名其妙。朕這麽做,不是為了求諸君感激。而是期待,期待諸君能與朕一道,盡早,盡早將這亂世結束掉。說實話,這兩次江山易主,殉難者都是些英雄豪傑。而苟活於世上者裏頭,卻不乏王八蛋和陰險小人!”

“臣等榮幸之致!”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停住腳步,再度心悅誠服地躬身。每個人胸口,都如同揣了一團火般,熱浪滾滾。

不管當初輔佐劉知遠,是為了博取功名富貴,還是為了償還知遇之恩。此刻站在大寧宮中,結束亂世,重整河山,就成了他們每個人肩膀上的天然使命。而劉知遠此時此刻,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英主氣象。假以時日,誰敢說他不會再來一次光武中興?誰敢說大夥不會成為新一代馮異、岑彭,鄧禹、馬援?!(注2)

這一刻,君臣數人站在大寧宮的台階上,彼此相望,豪情幹雲,壯志直沖霄漢。個個都覺得,世間之事無不可為,一統九州指日可待。更有甚者,在心中已經悄悄幻想,當結束中原的各方割據勢力之後,如何引一支大軍北上燕雲,徹底洗雪當初石敬瑭認賊作父之恥。那可比消滅各方諸侯,更令人迷醉。畢竟與諸侯兵戎相見,死得都是與自己模樣差不多,語言差不多的同族,載入史冊,也未必算得上赫赫之功。而驅逐胡虜,卻自秦漢以來,都被當作不世偉業。注定要受到後人的膜拜與敬仰!

就在此時,大寧宮的正對門口廊柱後,忽然閃起了數道寒光。幾名契丹人打扮的死士,忽然鬼魅般出現。手中彎刀潑出一道道閃電,直奔劉知遠的脖頸和後腰!

注1:趙在禮是有名的馬屁精和窩囊廢,銀槍軍上下對他都不服氣。他裏應外合剿殺銀槍軍,則完全是為了討好李嗣源,事實上,銀槍軍將士此刻對後唐並沒有反意。所以楊邠認為將士們是被冤殺。而趙在禮本人,身為一方諸侯,在投降契丹後,因為不受待見,竟嚇得自殺身亡,結局也足夠奇葩。

注2:王莽篡漢,天下分崩離析。直到二十年後,才有光武中興。馮異、岑彭,鄧禹、馬援,則為劉秀麾下的四個頂級良將謀臣。劉知遠自認為劉邦之後,有志結束亂世。所以郭威等人此刻都期待自己能向鄧禹馬援那樣,成為千古良將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