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獲(六)(第2/3頁)

那些荒村雖然因為去歲遭受過兵災而人丁滅絕。但大部分房子和院落都基本完好,只要仔細收拾收拾,便可以重新居住。而太行山上下來的這批百姓,又不怎麽挑肥揀瘦。見到有現成的舊屋子可住,有大片大片的能隨時澆上水的土地可供開墾,一個個不禁喜出望外!開心之余,對巡檢衙門的每一道命令,都傾力配合,哪怕是有些命令頗為難以理解,也執行得不折不扣。

如此一來,巡檢衙門的一眾大小官吏個個都雖然忙得腳不沾地,成績卻頗為斐然。幾乎是在短短半個月之內,沿著滱水河畔,就多出了二十幾個面貌一新的村寨。盤踞在村寨內部和周圍的野狼、野狗,被砍殺殆盡。齊腰深的枯草,也被割了下來,一捆捆丟上了屋頂,將原本看上去有些破舊屋頂,打扮得金光閃爍,煥然一新。

在替自己拾掇新家的同時,百姓們還被巡檢衙門給組織起來,修整了這些村寨與大路相連的鄉間小道兒,讓每一個村寨都有道路通向臨近的村寨和縣城,而不是孤零零被隔離在外。

正如當初呼延琮所料,縣令孫山看到自己治下突然多出來二十幾個村子和數千百姓,非但沒有惱怒巡檢衙門越權,反而高興得合不攏嘴巴。未等寧子明寫信向他解釋此事的前因後果,就親自帶著禮物,登門致謝。並信信旦旦地許諾:未來三年,縣衙不向流民們收一粒米、一文錢的賦稅。非但如此,凡是流民們重新開墾出來的土地,只要三年內沒有原主持著地契前來討要,就暫時歸開墾者所有,多少不限。三年過後,每戶流民最大可保留十五畝口糧田,按律繳納賦稅。若是有人家所開墾出來的土地超過了十五畝,則多出了來的部分,必須交還給官府。但是,這戶人家有權優先向官府租種,田租份額隨行就市。

此外,縣衙門還會撥出專款,在每臨近的五個村落當中,修建學塾一座。裏邊的教書先生由這五個村子的鄉老負責禮聘,但聘金和先生的月供米糧,則由縣衙來支付。學塾落成之後,各個村寨的百姓,都可以將子侄送到裏邊就讀,有教無類!

……

如是種種,各項肉眼可見好處,一古腦兒給了十四五個。卻從到達直至離開,都沒對這批流民們的來歷,過問分毫!

“這姓孫的,果然天生就是一塊做官兒的料兒!”目送著縣令孫山騎著青花騾子的身影,在衙役們的簇擁下漸漸去遠,李家寨的寨主李順兒撇著嘴點評。“只是動動舌頭,就把流民的感激給分走了一大半兒。回過頭去,朝廷那裏又能邀得一場好功!”

在寧子明等人營救陶三春的那個晚上,他雖然被嚇了個半死。但是過後卻也因禍得福,由柴榮、趙匡胤和寧子明三兄弟聯袂推薦,出任了李家寨的寨主。每天借著三兄弟的名號招搖過市,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人主動巴結逢迎。

然而,李順兒的胃口,卻早已不是區區一個寨主所能滿足。這些日子跟在三兄弟身後世面越見越多,他的內心深處,也對自己的未來期待,越來越高。晚上一個人睡不著覺時,每每暗暗發誓,要抱住三兄弟的大腿絕不撒手!最後要麽落個死無葬身之地,要麽雞犬升天!

“可不是麽,尋常百姓最在乎哪幾樣?第一,土地。第二,就是兒孫的前途。他這又做主給百姓們分地,又出錢辦學堂,把最容易賣的‘好’兒全給賣了!把難做的事情和得罪人的事情,全都留給了巡檢衙門!”對於李順兒的觀點,郭信深表贊同。

這回他奉命護送張永德前來李家寨宣旨,差事結束之後,卻沒有再負責保護後者返回汴梁。而是作為郭家的外派聯絡人,留在了寧子明身邊。恰好寧子明手頭上,也沒有太多的人才可供使用,於是就幹脆讓他做了親兵都頭,隨時為自己提供保護,並且出謀劃策。

“這狗官,非但想要向朝廷表功,並且還看上了墾荒的收益!”第三個站出來,對縣令孫山表示不滿的,則是陶正的長子陶大春。作為一個讀過書,又經常外出開闊視野的地方俊傑,他對孫山的心思剖析得最為透徹。“別人辛辛苦苦開出了的荒地,憑什麽三年之後就要收歸官府?什麽三年之內沒有原主持著地契前來討要?地契的底子存在哪裏?還不是在他的縣衙當中!而土地的原主人連同原主人的直系親屬縱然死絕了,只要他豁出去力氣找,怎麽可能連個拐著彎兒的親戚都找不到?屆時再根據衙門裏的存底兒偽造一份地契,上門來找墾荒者討要,案子該怎麽判,還不是由著他的那張嘴巴?”

“這……”先前李順兒和周信兩個人的話,寧子明尚可當作挑撥離間一笑了之。但陶大春的剖析,卻令他的臉色瞬間大變。毫無地方官場經驗的他,萬萬沒想到,在孫山主動示好的行為背後,居然還隱藏著如此險惡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