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七章 均田(第2/3頁)

“這不但能夠激發百姓的耕種積極性,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控制百姓的流動性。”楚歡漸漸品出這均田的巨大益處,“在得到土地的所有權之前,農民為了取得土地,只要不出太大的變故,自然是極力耕滿十五年,等到十五年一滿,取得了土地的擁有權,有了自己的田地,那就更不可能離開自己的耕地……如果真的能夠順利施行,西關必然安定。”

魏無忌豎起大拇指,“楚督睿智,一眼便看到了其中的益處。”頓了頓,又道:“均田的目的,是激發百姓的耕地熱情,讓他們安心從事生產,但是這種政策,最害怕的就是大家都有了田地之後,會因為各種情況,出現私下的田產交易,一旦如此,均田的根基就會早受到嚴重破壞,所以……明面上十五年後耕地可以歸誰農民,但是實際上,官府卻依然要控制住耕地的所有權。”

楚歡問道:“就是無忌公子剛才所說的禁止私田交易?”

“對!”魏無忌正色道:“均田同時,禁止私田交易的法令,必須備案在冊,當然,這道法令,倒也不急於公開,畢竟十五年時間還很長,等到了時限,再頒布這道法令便可。禁止私田交易,百姓依然耕地納賦,隨著收成以及環境靈活調動稅率,田地雖然名義上是農民的,但是只要禁止了他們交易,實際上就等若他們依然是在租種官府的土地,他們並沒有私自處理田地的權力,也就無法破壞均田本身的效用。”

“均田令一發,一切順利的話,百姓安心生產,官府安心收取賦稅,荒蕪的田地能夠被充分利用……!”裴績眼中禁不住顯出贊嘆之色,“無忌公子,你這均田策,當真是治國大策啊。”

“均田同時,想必大部分的百姓都會受益,此外,可以將均田與徭役聯系起來。”魏無忌談興正濃,他的這些想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仔細研究過多年,他深知其中的意義重大,但是一直以來,但凡與人提起,就被人嗤之以鼻,佃農授田,在這個時候,顯得荒謬絕倫,匪夷所思,但是今日身居高位的楚歡卻是認真聆聽,而且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讓魏無忌怎能不感到興奮,只覺得尋覓多年,終於找到了知己,最為重要的是,他從楚歡的態度之中,感覺到自己的抱負很有可能有了用武之地,心中激動,“楚督在西關要讓民心所望,下達的法令,自然是要一視同仁。西關重建,鋪橋修路,開溝引渠,修堤建壩,這都是必不可少,徭役那也是必不可少……!”

楚歡此時終於發現,這個癡情的落魄讀書人,內心的學識,遠比他外表展現出來的要強大的多,立刻問道:“無忌公子對徭役也有好建議?”

“攤徭入戶!”魏無忌毫不猶豫道:“所有登入戶冊的人口,在規定的年歲之內,楚督可以給每名男丁徭役的時間。例如每名男丁一年之內,需要有二十天的徭役時間,那麽這二十天的徭役,誰都不能免去。以前的徭役,士紳豪族都是免除,就好比發了洪水,百姓們因為徭役,只能上陣抗洪,而士紳豪族全族上下,無一人出力,別人抗洪之時,他們卻是拖家帶口,搬運家財,遠避他處……其實洪水真的抵擋不住,那些普通百姓沒有多少家財,收到的損失遠比不上那些世家大戶,可是在前面承擔徭役的,卻偏偏是那些百姓,你說他們心中可服氣?”

“如果是我,自然不會服氣的。”楚歡嘆道。

“所以攤徭入戶,士紳豪族也要按照人頭數服徭役,一視同仁,定然可以收攬民心。”魏無忌道:“當然,楚督可以同時下達一條法令,無忌個人稱之為賦徭互調。”

“賦徭互調?”楚歡只覺得這個詞有些新奇。

“賦徭互調的意思,也就一句話,多賦可少徭,多徭可少賦。”魏無忌微頓了頓,思索了一下,才解釋道:“就好若一名士紳,有二十日的徭役在身,可是他又不想服徭役,那麽便可以多繳納賦稅代替徭役,官府下達法令,如果一日徭役等若一鬥米,那麽他二十日的徭役,可以用二十鬥米代替,同樣,如果某些百姓因為生產不力,又或者因為欠收,無法繳納規定的賦稅,那麽可以用徭役代替,這樣就可以靈活變化,解決許多的矛盾,無忌稱之為賦徭互調!”

裴績禁不住拍手道:“好,無忌公子,我算是服了。”向楚歡道:“二弟,無忌公子今日所獻之策,真是治國的良策,均田令和賦徭互調的法令一旦頒布下去,流落在外的難民,必然會紛湧而歸,我甚至覺得,那些被迫淪為流寇的難民,也會因為這兩道法令,棄匪從良。”

楚歡也已經拍手笑道:“大哥,我今日終於明白,文人一支筆,可做十萬兵,如果能夠讓那些流寇甘心回家務農,遠比出兵征剿要強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