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七章 文武雙臂(第2/2頁)

禁衛軍屬於一道總督的衛隊,直接由總督轄制,所以一直以來,禁衛軍的待遇在地方軍中,絕對高出其他軍隊一截子。

州軍,衛所軍以及邊軍的軍餉,都是難以與禁衛軍相比。

只不過禁衛軍的挑選,一直以來也是比之其他地方軍隊要嚴格不少,至若想要在禁衛軍中擔任官職,那更是困難。

實際上每一道的總督,都會與本道的士紳保持密切的關系,而各道禁衛軍中的將領之中,也都是充斥著士紳子弟的身影,為了在地方形成人脈關系,各道總督往往都會在禁衛軍中給士紳子弟留下一些位置,用以拉攏本土士紳。

禁衛軍的待遇比之其他地方軍要高,但是升遷卻要困難不少,就好比西山禁衛軍中的胖柳和王涵,這兩人都是年近四旬,在禁衛軍中任職多年,可是現如今也不過是一名禁衛軍校尉,只是在禁衛軍中一旦升職,其待遇也會大幅度提高。

當兵的就是為了吃上一口飯,如果可能,能夠受到提拔光宗耀祖,自然是大大的美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兵最現實的目的,就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只是楚歡的征兵令裏強調,西關禁衛軍,唯才是舉,只要有能耐,哪怕是貧苦人家出身,也照樣可以得到提拔。

這是此前征兵令中很少出現的東西。

西關如今缺的就是糧食,老百姓想要吃飽肚子,實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征兵令一出,應征者頓時就是一大片。

當兵吃糧,只要能夠入選禁衛軍,不但可以吃上糧,還有軍餉可以拿,對於現在許多的西北漢子來說,這無疑是當前最吸引人的一條出路。

許多老百姓,因為貧寒饑餓,迫於無奈,甚至鋌而走險去打家劫舍淪為土匪,如今可以當兵吃糧,可以成為帝國的正規軍人,這當然比做土匪要強出太多。

征兵令的消息傳開,應征入伍的人絡繹不絕,每一個應征點,從早到晚,都排出一長串的隊伍。

征兵是大事,楚歡卻也沒有忘記另外一件事情,魏無忌被安排入住到總督府之後,楚歡只要有空,就會找來魏無忌談論治理西關之策。

魏無忌的均田策以及賦徭互調的建議,楚歡是深為欣賞,而且他覺得在當前的形勢下,正是適合西關的情況。

但是他更清楚,施行均田,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僅登記人口以及檢地,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卻籌備。

這不是心急的事情,楚歡本身對這種內政事務並無太多的見解,與魏無忌談論之時,主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具體實行均田,如何檢地,這是事關西關前程的大事,楚歡不但要知道大的方向,而且還要了解如何走這條路,他知道,均田涉及到的事務太多,萬不能草率,這是一種新的嘗試,具體實施的過程,定是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否則若有差池,反倒會適得其反,造成更大的困境。

魏無忌自從住進總督府,提出的策略得到楚歡的欣賞,他便是渾身上下充滿了幹勁,這個世界上,並非有才能就能出人頭地,很多胸有大才之人,因為沒有足夠的施展平台,只能是泯然眾人,魏無忌滿腔抱負,但是一路走來,處處碰壁,如今好不容易遇上欣賞他的楚歡,自然是感激在心,銜環以報。

雖然他對於施行均田早就有過細致的研究,但是如今是在西關,自然要針對西關的現狀做出一番周密的部署,需要了解目下西關整體的土地分布狀況,這一點,少不得要研究許多地方官府的詳細資料,這些資料,大都是楚歡以自己的名義,從戶部司和工部司調閱過來。

為了能夠讓魏無忌安心作出部署,楚歡甚至將總督府的書房騰出來交給魏無忌使用,這更是讓魏無忌感激涕零。

征兵方面有裴績在幕後總覽,均田則是由魏無忌策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倒是讓楚歡省了不少心,他抽出時間往西峽山視察了一趟,杜輔公負責的工場建設,速度很快,按照楚歡的設計要求,已經是接近完工。

楚歡欣慰之余,心中卻是時常牽掛著琳瑯,和盛泉第一批人早已經抵達西關,楚歡心中卻是牽掛著琳瑯,不知琳瑯何時能夠出現在自己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