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綠色方案(一)(第2/2頁)

“990帝國馬克?”

“圖哈切夫斯基同志,盧布和馬克的比價大約是1比5。”娜塔莉在一旁解釋說,“990馬克就是不到200盧布。而德國去年的人均月收入是128帝國馬克,到時候每個德國普通家庭都會擁有汽車。”

“那很便宜啊!”圖哈切夫斯基又一次被德國的先進給震驚了,汽車都要進千家萬戶了,這在蘇聯可沒有人敢想。“老百姓真的能買到?得生產多少輛?”

“現在德國有大約1000萬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台就是1000萬台。”

電梯的門打開了,一條寬敞,明亮,鋪滿了地毯的走廊呈現出來。赫斯曼一邊說著大話——考慮到1939年是總參謀部規劃中的“開戰年”,所以大部分德國老百姓恐怕得耐心等待上許多年才能買到990馬克的汽車了。

“1000萬台?每年得生產多少?”

“至少100萬台吧。”赫斯曼看了一眼圖哈切夫斯基,“紅色拿破侖”並沒有展現出驚訝的神情。“產量不是問題,問題是990馬克的售價有沒有辦法給生產商帶去合理的利潤。通過大規模生產、預付款購買和精心控制成本,這個售價可以讓汽車公司賺到錢。那可是100萬台產量啊,哪怕按照990馬克的最低配置價格計算,也能創造將近10億馬克的收入。我想1億馬克的毛利不成問題,而且還可以用顧客的預付款進行前期投資。

希特勒總理準備推出一個‘每周5馬克’計劃,讓想要買車的人每周在勞工陣線的指定戶口上存上5個馬克,國民汽車公司則用這筆錢投資開辦工廠,目前已經有30萬人願意加入這個計劃了……這可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得不說,我們的總理是個管理經濟的奇才。”

被後世稱為“眾籌”的商業模式,好像就是希特勒發明的,雖然在歷史上這次“眾籌”好像搞成了詐騙案。不過在這個時空,希特勒的“眾籌”看來是能夠成功的。

“這家國民汽車公司什麽時候可以達到100萬台年產量?”圖哈切夫斯基完全不關心利潤和經濟效益,他只關心產量——因為他知道國民汽車的產能也是可以用來生產裝甲車和軍用載重汽車的。

“關鍵在於市場。”赫斯曼走進了寬敞豪華的套房,服務生早就將點心、伏特加還有口味很重的俄羅斯咖啡擺放在了茶幾上,赫斯曼和圖哈切夫斯基還有隨行前來,卻一言不發的別爾津分賓主落座,然後繼續談話。

“國民汽車廠第一期工程的達產目標的是年產30萬台國民車,2萬台卡車,8000台履帶式拖拉機,25萬台各種型號發動機。”

8000台履帶式拖拉機!

圖哈切夫斯基心想:這是8000輛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車輛!德國人不可能只有一家國民汽車廠能生產坦克……攻打波蘭根本不需要那麽多坦克和裝甲車,他們這是要征服全世界啊!

赫斯曼看著圖哈切夫斯基,繼續介紹著行程安排,他說:“參觀完了國民汽車廠工地,我們還要去威廉港的造船廠參觀,我們可以觀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的下水儀式。”

這個時空的《英德海軍協定》比歷史上早了三年,所以沙恩霍斯特號也就提到1934年開工了,下水時間也提前到了1935年11月——不到一年半完工一艘三萬幾千噸級的戰列艦的艦體!這說明德國造船工業還沒有把本事都丟幹凈。

不過艦體下水不等於戰艦完工,接下去的舾裝和試航還要花費幾年時間。沙恩赫斯特號真正入役,還得等到1938年——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年。

另外,第三帝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現在也已經開始了艦體建造,預計將會在1938年投入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