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心亂

“臣今日和陛下推心置腹,臣也將說出心裏話。陛下當初於靈武登基之事,惹來天下紛爭,陛下是有過錯的。但臣以為,最大的過錯不在於陛下,而在於李光弼。臣知道,陛下登基之事必是李光弼在旁慫恿。恕臣直言,李光弼此舉並非是為陛下著想,而是將陛下推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若非他慫恿陛下登基,又怎會有其後發生的諸多紛爭。陛下若有奪位之意,大可光明正大,而非以如此手段。強行登基,便讓陛下成為天下之敵。這也是為何後來諸王起兵討伐陛下的原因。那李光弼居心叵測,看似忠心為陛下,實則他是為了個人私利行投機之舉。身為受皇家恩典的臣子,他的行為恰恰是不忠之舉。此人不過是利用陛下投機上位而已,其心險惡。”

李瑁皺眉不語,王源大批李光弼,將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李光弼,倒是讓李瑁甚是疑惑。

“李光弼曾和臣共事,也曾是我大唐領軍名將之一。但此人最大的缺點便是自私自利氣量窄小。當初他數次兵敗,已經喪失了朝廷的信任,在此情形之下,他選擇鋌而走險,慫恿陛下涉險登基,將陛下置於天下側目之境地,他自己卻可以撈得陛下的信任,從而可以重振而起。這便是此人的險惡用心。李光弼和臣之間也屢有過節,臣之所以被人汙以惡名,此人是幕後推手。此人在陛下身邊,陛下焉能有好?臣相信,以土地城池換取回紇兵馬的喪權辱國之策必是出自他的建議。諸位王爺和舊臣被殺,也必是處於他的慫恿。煽動陛下討伐臣也必是他的心意。此人便如當年的李林甫楊國忠之流,乃朝堂上的奸臣賊子,陛下受其害而不自之,當真可悲可嘆。”

李瑁翻翻白眼,這一次倒是沒發火。因為王源已經將自己幹下的所有的連自己都覺得羞愧的事情都推到了李光弼身上,如此賣力的替自己洗白,自己還有什麽好發火的呢?事實上上面說的那幾件事,都是自己所為。李光弼還曾出言阻止過,自己沒聽他的罷了。

“陛下,臣之所以奪回太上皇,便是因為見不得李光弼的胡作非為,不忍見大唐社稷操控於此人之手。於臣而言,無論是陛下為皇帝還是太上皇為皇帝,臣都一樣的效忠,因為你們都是李唐皇族,無論誰為帝,於臣民而言都在情理之中。然陛下聽信李光弼之慫恿不肯容我,而臣又不肯容這奸賊所害,故而便不得不重新擁立太上皇登基為帝,借以抗衡李光弼禍害大唐之行。臣雖然和陛下起兵交戰,但臣無一絲一毫不敬陛下之心。陛下請想一想,太上皇已然老邁,或許享年無多,太上皇之後,誰為天子?天下還不是陛下您的。又何必兵戈相向,殺個你死我活?陛下爭奪的東西其實就在你自己的口袋裏,只是陛下自己不知道罷了。”

“陛下不容於臣,卻相信李光弼之言,臣也無話可說。確實臣之前對陛下有所不敬,臣的一些行為也讓陛下猜忌。但臣一番丹心如日月,陛下懷疑也好,不信也好,臣也沒法改變,但讓事實說話。臣此番兵臨城下,本可一舉攻破長安,但臣沒這麽做。因為臣兵臨長安城下的目的並非要攻入長安,威脅陛下。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清君側,除佞臣。臣要除了李光弼這個大唐的禍害,那樣陛下才會脫出此人的掌控。李光弼一死,臣便退兵,臣會全太上皇退位,臣會告訴天下人,臣擁戴陛下為大唐唯一的皇帝,天下唯一之主。陛下若對臣還有忌憚的話,臣可以退隱山林,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臣平息了叛亂,誅殺了佞臣,平息了紛爭之後,臣的心事也了了,臣也對得起朝廷對我的恩典了,臣辭官歸隱也了無遺憾了。”

“陛下,臣若不殺李光弼,臣是絕不會退兵的。臣不想攻城,除非臣不得不為之。臣已經剖白心跡,希望陛下也三思而行。臣恭候陛下決斷。微臣王源頓首叩拜,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瑁呆呆的坐在那裏發愣,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

傍晚時分,鄭秋山接到了李瑁召他入宮的旨意。鄭秋山連忙趕往興慶宮中,內侍告訴鄭秋山,陛下在容妃住處,請鄭秋山去容妃處見駕。

容妃便是鄭秋山的女兒的封號,聽到陛下要在女兒的住處召見自己,鄭秋山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他趕忙在內侍的引領下來到了後宮之中。

容妃的住處是原楊玉環的居所,原本是雅靜素潔之所,但容妃搬進來後將原本的安歇擺設全部移除,連院子裏的幾株豐饒的牡丹花也全部連根刨去,栽上了容妃喜歡的花樹。廊柱亭閣也全部重新換了顏色,一處素雅之所此刻卻富麗堂皇金光燦燦,散發著一股逼人的豪奢之氣。

鄭秋山進了西首的暖閣中等待著,不久後容妃來到了暖閣之中。按照規矩,鄭秋山先給自己的女兒跪拜請安,之後容妃才行父女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