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籌碼

李瑁沉吟不語,這件事是他拍板的,他實在不好說什麽。不過鄭秋山是何等精明之人,他立刻開始為李瑁開脫。

“臣知道當時陛下急於增強力量,奪下長安正名,此乃無可厚非的想法。但作為陛下倚重的重臣,他李光弼未能及時的審時度勢,加以勸阻,便是他李光弼的過失。陛下倚重於他,不就是希望他能夠給出正確的謀劃和建議麽?臣子不能為主謀劃,這樣的臣子要來作甚?所以整件事只能歸咎於他李光弼。臣認為,不是他不知道後果,而是他不願陛下和王源走近,他嫉恨王源的本事,生恐陛下和王源走近之後威脅了他的地位。這種以一己之私不顧大局的作法,實難讓人對他生出敬意。說的嚴重點,這種人可稱佞臣。”

李瑁心裏一驚,王源的信中稱李光弼為佞臣,現在鄭秋山也這麽說,難道自己當真看走眼了?李光弼真的是佞臣?

“你適才說,要和王源談和,穩住他們行緩兵之計。可目前對方氣勢洶洶兵臨城下,又有可能攻破長安城,他又怎肯談和?”

“陛下,臣剛才說了,王源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狗急跳墻之舉。咱們五十萬大軍去圍剿他,逼著他走到了這一步。或許給他些甜頭,緩和些態度便足以讓他退兵。或者咱們可以和他接觸接觸,探探他的底線。若是他一心一意篡逆謀反,那也沒什麽好說的,便是魚死網破也不能教他得逞。但如果他有意言和,眼前的危機或可化解,咱們也不必和他在此時拼個你死我活。先穩住他,讓他退兵,過幾年咱們兵馬強壯,局面穩定之後,再一舉出兵剿滅此賊,豈非更為妥當?總比現在的局面要好。當真要是長安被攻破,那後果可真的難以想象了。李光弼居然還要陛下留在長安,說什麽鼓舞士氣民心,但他將陛下的安危至於何處?陛下向著他,臣也無話可說了。”

李瑁站起身來,緩緩的在暖閣內踱步,眉頭緊鎖著,面色陰沉著。從內心而言,他顯然是不願意和王源言和的,王源是個巨大的威脅,早一日除掉便早一日安穩,和他是不可能和平相處的。別的不說,就憑他霸占楊玉環的舉動,便知他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裏。

但是,就算自己對他再痛恨,目前的局面卻不得不說王源占據著上風。他有父皇的詔書為令,而自己處於軍事和聲譽上的雙重被動的局面。大唐各地宣布支持成都朝廷的州府此起彼伏,征兵征糧的行動早已難以進行下去。這時候可謂是四面楚歌。而此時,長安城又未必能守得住,正可謂是內外交困之時。若當真能和王源達成和議,讓王源退兵而去暫時休兵,無疑對自己是最有利的。自己可以騰出手來穩定局面,同時休養生息訓練兵馬準備妥當之後在一舉剿滅王源。況且若能讓王源宣布承認自己的皇位,那麽自己這個皇位便穩如泰山,鬧騰的那些人也將偃旗息鼓,這無疑是一筆最劃算的交易。

王源主動拋來了橄欖枝,只提出了一個條件,那便是殺了李光弼。這條件看似並不苛刻,但真要殺了李光弼換取王源的退兵麽?李瑁又不能確定。他也擔心這會上了王源的當,但和所得的利益來比較,殺一人而穩定局面,讓自己這皇帝能夠繼續幹下去,這顯然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朕這裏有封信,你可以瞧瞧。”李瑁從袖筒裏取出了那封信,丟到書案上。

鄭秋山做出驚訝的表情,慢慢的拿起了那封信,展開後讀了起來。

“這……這居然是王源那廝的信?陛下從何得來?”

“你莫管從何而來,讀完它,咱們再說話。”

鄭秋山一口氣讀完了這封信,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王源信中的謙恭之意讓人意外,但最後的威脅卻又兇相畢露。王源確實沒有其他的條件,他的條件只有一個,殺李光弼。這多少教人疑惑。但對鄭秋山而言,這個條件卻正中下懷。

“你怎麽看?”李瑁問道。

“陛下……臣……臣不敢說。”

“說,朕要聽你的真實想法。”

“遵旨。臣以為,這封信有問題。”

“哦?此話怎講?”

“臣以為,王源信中的一些話不盡不實。他未必如他所言的那般無辜。他絕對有謀逆之心,陛下不要被他所迷惑。”

李瑁皺眉道:“朕焉能不知他是什麽人,但朕要你說的不是這些,朕要問的是,他提出的條件可不可信。”

鄭秋山咂嘴道:“其實在臣看來,可不可信並不重要。臣只問陛下,若殺了李光弼後真能讓王源退兵,陛下會不會同意?”

李瑁沉吟不答,手指無意識的叩擊著桌面,這個問題他很難回到。但他的猶豫便已經是答案,那便是可以殺。

“若殺了李光弼能換取王源信中所言的承諾的話,那麽李相國即便死了,也是死得其所,也是為陛下盡忠了。不但是李相國,哪怕是王源要以臣的命為條件,臣也將欣然赴死。臣甚至不會去管王源的承諾是否可信,因為不管是不是可信,臣總要豁出性命來試一試,這是臣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