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自極遠極深處而來 第一章(第4/5頁)

這座小島的海岸線被海水反復沖刷打磨,形成了壯觀的懸崖峭壁,在落日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仿佛一根根帶有鋸齒邊緣的金柱。傲然挺立的山峰錯落有致,較低處覆蓋著郁郁蔥蔥的森林,頂部則一片冰封。海岸線深凹進去,形成安靜的港灣,其中倒映出壯美的山峰。幽谷平川、瀑布河流、適合情侶漫步的林中空地和適宜建造城鎮的河流沖積平原,這座可愛的小島一應俱全,殷切期盼著文明社會在此誕生。

但人類不曾目睹這美景。誘人的林間空地也沒能引來漫步的情侶。在人類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時代很久很久之前,這座島嶼就已形成這般迷人的景致。其美景登峰造極時,小島便開始衰敗。它的形成艱難暴烈,它的死亡也是如此。

整整一千年後,地球猛然一陣抖動,巖石滑落、山體崩塌,這座島嶼沉沒到海面以下一千兩百英尺的深處,封頂的冰帽不復存在。一切重歸平靜。火山不再噴發,熔巖不再湧出,沒有新分解的泥土以補充流入海洋的那些。整整一百萬年,狂風吹拂著山頂,海水不斷腐蝕著山體的保護層。年復一年,這座島嶼衰敗下去,體積越來越小,島上的巖石斑駁脫落。它們曾經從海中拔地而起,現在,又逐漸跌落回去。

一百萬年過去了,然後又是一百萬年。這座島嶼曾以如此大的耐心在海床大裂口的西北處慢慢形成,現在它正在緩慢地消失。鳥兒曾為它的山峰添磚加瓦,現在,它們的肚子裏帶著新的種子飛到了別處。受精的昆蟲從這裏的海岸線被暴風挾裹到其他島嶼,使生命得以延續。每隔兩三萬年,島上就會失去一點東西。但生命在其他地方繼續著。

在島嶼逐漸沉沒的過程中,另一種生命形式蓬勃地發展起來。在海岸線周圍溫暖清澈、富有營養的海水中,珊瑚蟲開始大量繁殖。它們死亡後,含有碳酸鈣成分的微小骨架留在距海面幾英尺的水下。一千年間,它們的骨架在水面下形成了一個圓環,圍住了整座島嶼。在下一個千年裏,它們的規模逐漸擴大。又過了千萬年漫長的時間,這些微小的珊瑚形成了一座珊瑚礁。

北方的冰山逐漸融化,洪水的重壓突如其來,這些珊瑚遭到了滅頂之災。大海忽冷忽熱,島上的動物悉數死去。暴雨從小島的山上傾瀉而下,堵住海岸線,截住了這些微小生物的退路。在南方和北方,新的冰蓋形成,將海水迫離這座垂死的島嶼。脫離了海水,珊瑚立刻就失去了生機。

正如與這座島嶼相聯系的一切事物一樣,這些珊瑚的生存自始至終都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時刻面臨著接踵而來的災難。但每當有機會稍作喘息,珊瑚總能再度累積起來。就這樣,這些微不足道的生物,這些多災多難的小生命,催生了一座新的島嶼,而過去的那座則逐漸衰亡,最終沉入了海底。

這種生死交替的過程十分可怕!一座島嶼波瀾壯闊、艱難頑強地形成,這一過程在偉大的海洋深處是如此正常合理,鳥兒依戀著它,樹木枝繁葉茂,等人類出現的時候,這裏正是一派為人類所樂見的自然景觀……倘若無緣被人類欣賞,那麽這座島嶼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它歷盡艱險成形,又在同樣的痛苦中消逝,沒有等到人類的眼睛細細品味它的壯美,著實令人嘆息。

它在一片無名的海洋中默默地存在了一千萬年,又在一百萬年中逐漸死亡,只留下一圈珊瑚礁,海鳥在上面棲息,巨大的海豹在變幻莫測的海洋中嬉戲玩耍。生與死循環往復,無休無止,大把大把地揮霍著美與力。海水湧上來,退下去,永無止息。夜幕結束之後,烈日當空,而蔥翠的山谷和甘美的瀑布卻已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一座珊瑚礁,在波瀾壯闊、曾賦予小島生命力的海面上留下一圈鈣質的花環——一座由數百億、千億、萬億、億兆微不足道的小珊瑚蟲的屍骨構成的豐碑。

在第一座島嶼拔地而起後又消逝於虛無的這段時間裏,其他即將形成的島嶼正在向西南方向延伸,它們同樣在奮力拼搏,爭取曇花一現般的存在,哪怕隨之而來的命運是不可逃避的死亡。有些島嶼和第一座小島的生命周期同步,其他島嶼的進展則較為緩慢。在第一座島嶼早已進入痛苦的死亡過程時,最後一座島嶼還未沖破洋面。因此,假使人類已經存在,從第一座島嶼步入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有可能親眼目睹這長達兩千英裏的海島鏈漸次走入生與死的循環。和不停起伏的海浪一樣,這些布滿礁石的島嶼時而拔地而起,時而沒入水下。然而,波浪幾分鐘就會完成一次循環,這些島嶼的興亡則動輒涉及六千萬年之久的漫長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