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媚娘鞏固後位,毒死賀蘭敏月(第3/9頁)

“還是皇後細心啊。”李治帶著欣慰卻又寂寥的表情點點頭。

內侍大宦官範雲仙一直在旁察言觀色,直至此刻才前跨一步高聲宣布:“散朝……”

“謹遵二聖旨意,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一並起身辭駕,按照朝班順序退下大殿,不約而同地長出一口氣——日月雙懸天下二主,今天這關算是過了,誰知日後何去何從?

二、平靜之下

一場沉悶的朝會結束,李治起身回駕後宮,媚娘卻坐在珠簾後紋絲未動。她竭力保持著明媚春光般的微笑,直到文武百官走遠才漸漸收斂。

廢後風波給了她深刻教訓,讓她體會到什麽叫君心無常,也讓她看清那些貌似恭順的大臣背後無窮的煽動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了已經到手的權勢,更為了自己和孩子們的未來,她決定走出後宮控制朝廷,防範一切潛在的危險。不過想穩穩當當坐在朝堂上,光靠強硬手段是不夠的,威權只能讓人屈從而不能籠絡住人心,所以她要釋放善意,彰顯母儀天下的慈愛祥和,讓臣民發自內心地敬愛自己。

可是天知道這究竟有多難!

朝廷百官是在儒家教化熏沐下走入仕途的,要他們接受一個女人坐在朝堂上絕非易事。即便她笑得臉都快抽筋了,那群家夥仍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或者就是說些口不應心的奉承話,沒有任何意義;還有少數人雖然舍得下面子、放得開身段,但唯利是圖、得志猖狂,便如李義府一般,關鍵時刻非但幫不上忙反而連累自己,同樣不值得器重。一個沒多少家族背景的女子要在陌生的朝廷中樹立威望、挖掘心腹,這比登天還難。其實她今天根本不想笑,非但心裏不高興,身上也不方便……

明明百官已走遠,媚娘還是頹然注視著他們,直到所有人都走下殿階再也瞧不見背影才招手呼喚侍從:“本宮要更衣。”兩個貼身宮女立刻跑過來,伸手攙扶。媚娘攥著一個宮女的臂腕,忍著隱隱的腹脹感緩緩站起,隨即迅速卷起坐在身下的杏黃坐墊,交與另一名宮女。那名宮女小心翼翼雙手接過,看都沒敢看一眼,忙抱在懷裏躲開了。

內侍早在配殿中備好另一套衣裙,媚娘更換完畢喝了碗熱奶,又叫宮女為她揉一揉肩膀,休息片刻才出來,卻見範雲仙守在殿門外:“你沒去伺候萬歲?”

範雲仙憨笑道:“奴才已將萬歲送歸後宮,萬歲說暫不用我伺候,所以趕緊過來侍奉娘娘。”

“不用你伺候?”媚娘開始琢磨這話的滋味,“萬歲去哪兒了?”

“這……”範雲仙面有難色——王伏勝死後他已當仁不讓地成為宮中最有權勢的宦官。而作為媚娘提拔上來的人,他的任務絕不僅僅是伺候好主子,他還要監控整個後宮,甚至窺探皇帝的一舉一動。不過有時他也覺得媚娘太愛較真,有些事何必非要弄得太清楚呢?思慮太多、操心太重何嘗不是受罪?

但即便他不說,媚娘也能猜到:“萬歲又去綾綺殿了吧?”

“是……”範雲仙低低應了一聲。

媚娘的臉色立時陰沉,秀眉微微跳了兩下,卻沒再追問,轉而道:“群臣的奏疏準備好了嗎?”

“娘娘今天還要批閱奏章?”

“那是自然,國事為重嘛。”媚娘說這話的口氣嚴肅中帶著一絲無奈。自從協同李治臨朝,夫妻立下“君子之約”,百官奏疏兩人皆需過目。可是李治有病在身,十天倒有八天是媚娘看奏疏。上官儀倒黴後,其他宰相更加小心,凡稍有爭議之事一律上報,不敢自專,以致每天都有許多文書表章遞來。天下之大事務紛紛,一日不加處置,來日便要成倍增加,沒幾天工夫積壓的奏疏就會堆成山。這副擔子是她自己攬過來的,不挑也得挑啊!

批閱奏章之處是宣政殿,這裏沒有外朝的喧鬧,又毗鄰東西台,便於召見臣下。天氣尚未和暖,空闊的宮殿更是涼風習習,關閉門窗也掩不住,雖然內侍已準備了好幾只炭盆,媚娘仍覺得冷,抱著手爐焐了半天才開始翻看。

疆域廣闊、五谷豐登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太平無事,莫看朝堂上所有人都在說和氣話,翻開奏疏才知道有多少難題。地方大麻煩也多,且不論每月總有幾個州鬧點兒水旱災害,近來西疆也不太平。吐蕃表面上臣服,其實一直對大唐疆域虎視眈眈,雖然東征百濟取得勝利,但吐蕃大相祿東贊也趁大唐無暇西顧之際吞並了吐谷渾,進而覬覦西域。不久之前疏勒、於闐兩國爆發沖突,疏勒戰事不利,竟邀請吐蕃出兵相助。此舉觸犯了大唐之忌,一旦吐蕃介入西域,再想叫他們撤出去就難了。李治和媚娘立刻派西州都督(西州,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以東)崔知辯領兵救援於闐;不過與吐蕃大幹一場的時機尚未成熟,又因封禪即將舉行不宜大動幹戈,於是又封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度諸部調停紛爭,但時至今日未見分曉,不禁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