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治架空媚娘,權力中心轉移(第2/12頁)

媚娘已在腦海中默默演練過許多次,但她為皇地祇獻上祭禮那一刻還是不免忐忑。雖然她在親蠶禮上展現過自己的風采,可那與封禪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次不再僅是女人的典禮,還是天地之間最光榮的儀式,此刻她是這世界上最接近神明的人!

為了與皇後相配,倡儀、讀冊、奉祭乃至伴樂、歌唱者全是翩翩女子,可說是輕歌曼舞、花團錦簇。媚娘帶著無盡的滿足感緩緩走下祭壇,而緊隨其後的是終獻越國太妃——越國太妃便是昔日燕賢妃,越王李貞之母。

行至壇下默默站定,媚娘才發覺情形不對。雖然隔著帷幔,她依舊能感覺到外面群臣的反應。那些文武大臣在竊笑,笑這群女人不知天高地厚,笑這種創新不倫不類,笑這場神聖的典禮被皇後褻瀆了。

笑吧!任憑你們笑吧!媚娘毫不在意——反正我做了。我是有史以來唯一主持亞獻的皇後,已經擁有與皇帝並尊的地位,我是曾經溝通神明的人!

持續三天的封禪結束了,李治即將離開泰嶽之際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賀禮。這是一首詩,寫在粗糙的黃麻紙上,從遙遠的劍南巂州(今四川西昌)而來,道路漫長幾經傳遞,當它歷盡艱難到達李治手中時已有些破損。即便如此瑕不掩瑜,這首詩詞句綺麗華美、字跡瀟灑雋秀,勝過這些日子群臣進獻的所有詩篇。此詩題曰《在巂州遙敘封禪》,作者便是昔日宰相李義府。

天齊標巨鎮,日觀啟崇期。岧峣臨渤澥,隱嶙控河沂。

眺迥分吳乘,淩高屬漢祠。建嶽誠為長,升功諒在茲。

帝猷符廣運,玄範暢文思。飛聲總地絡,騰化撫乾維。

瑞策開珍鳳,禎圖薦寶龜。創封超昔夏,修禪掩前姬。

觸網淪幽裔,乘徼限明時。周南昔已嘆,邛西今復悲。

不得不佩服李義府的才華,哪怕遠在偏僻蠻荒的流放地,他依舊在腦海中構想出了封禪的宏大場面——日照泰嶽,天子登臨,金壇閃耀,萬國共仰。他描述了一個美麗盛世,也歌頌了天子的弘德。只要看過這首詩,再厭惡李義府的人也會動容,相信這個笑裏藏刀的奸臣在茅蓬野蒿間運筆書寫的那一刻,他對大唐王朝的忠誠和熱愛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當然,詩的最後他也愴然寫道:“觸網淪幽裔,乘徼限明時。周南昔已嘆,邛西今復悲。”他真誠地表達了悔恨之意,希望皇帝能垂憐,哪怕不再入仕途,回家當個平頭百姓也好啊。可事到如今哀懇已無法挽回,李治反復誦讀兩遍,不住感嘆:“其人可憎,其才難得啊!”說罷揚手一拋。媚娘也沒有再為李義府說半句好話,只是悵然望著那張輕飄飄的黃紙隨風而去,如枯葉般消失在泰嶽的崇山峻嶺間……

諸禮已畢,休息一日。正月初五李治登臨事先備好的朝覲台,接受百官朝賀,宣布眾文武三品以上者賜爵一等,四品以下者升官一階,據說這決定是皇後促成的。如果說媚娘參與禪禮還讓百官竊笑的話,那麽聽到這賞賜大家真是開懷大笑了。所有人都得到實惠,大家捫心自問——有這樣一位皇後參與朝政,又有什麽不好呢?

李治還決定為紀念這次盛舉再次改元,改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大赦天下,宴飲七天,但是流放邊地之徒皆不在大赦之列!

消息幾經輾轉傳到巂州,當李義府得知自己不在大赦之列時,他日漸衰竭的身軀承受不住這巨大打擊,頹然癱倒在破爛的茅舍中。實事求是地說,是他輔佐李治奪回皇權、打破關隴諸臣的壟斷,是他主持了《姓氏錄》的重修,推動科舉為無數漢族子弟打開仕途之門,也是他極力促成對百濟的戰爭,拓展了大唐的疆域。他的一切作為都與二聖的為政理念一致,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才是最有資格隨駕封禪的大臣。

昔日紫袍玉帶、廣廈華堂、錦衣玉食、妻榮子貴,今朝戴罪蠻荒、蓬門蓽戶、蓬頭垢面、妻離子散。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功勛卓著又聲名狼藉的一代宰相李義府,在甕牖繩樞間帶著無盡悔恨永遠閉上了眼睛,終年五十三歲。

二、皇家團圓

結束泰山的所有活動,君臣又踏上回程,不過李治沒有直接回京,而是先到曲阜拜謁孔廟。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以來,孔子的地位日漸提高,在魏晉之時達到了高峰。魏文帝曹丕大規模擴建孔廟,安置吏卒守衛,並設立學館廣納儒生,可惜五胡亂華盡皆荒廢,隋文帝統一後才漸漸修復。如今三教並立,但是儒家始終是士人之“正教”,況且李治大力推行科舉,又剛剛封禪而歸,怎能慢待孔聖人?他獻以少牢之禮,並下詔贈封孔子為太師。

離開曲阜,行至亳州(今河南鹿邑),李治又拜謁了老君廟。相傳亳州是老子李耳的故鄉,這裏的老君廟始建於東漢桓帝之時,歷代香火供奉遠不及孔廟。但唐高祖李淵自詡是李耳後裔,故而大加擴建,廟宇規制仿照宮闕。既然是祖宗,李治對老君的禮遇便要勝過孔子,不但獻上祭品大禮膜拜,而且親筆擬定尊號,曰“太上玄元皇帝”,自此老君廟改稱玄元皇帝廟,一切祭祀比照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