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奉獻給讀者的,是美國學者福爾索姆撰寫的有關李鴻章與幕府制度的專著。幕府制度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不是國家正式行政機構的組成部分,而是由地方官員自己出資聘請專門人才襄理政務的一種非官方機構。到了晚清,由於“西學東漸”,中國社會從傳統向近代轉型,幕府制度發生很大變化,幕府規模擴大,職能增加,幕賓地有所提高。尤其是晚清重臣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的幕府,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響了晚清政局的演變。國內外史學界注意到晚清幕府制度的變化,並對曾國藩、李鴻章的幕府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表了一些有價值的論著,美國學者福爾索姆的這本專著,可以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它的翻譯出版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本書簡要回顧了中國幕府制度的形成和演變過程,詳細論述了清朝前期幕府的構成、職能以及清政府對幕府的政策,闡明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巨變使幕府制度具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新的特點,導致了晚清新式幕府制度的誕生。著者認為,1853年初曾國藩編練湘軍是幕府制度發展的轉折點,曾國藩與湘軍的崛起改變了幕府制度的面貌,使之開始帶上近代色彩。李鴻章繼承了曾國藩的衣缽,將幕府制度發展到頂峰。本書是著者在研究李鴻章時發現幕府制度對李鴻章一生仕途的影響之後轉而研究幕府制度的成果,因而該書的重點自然放在對李鴻章與晚清幕府政治的分析上。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特色。由於幕府不是官方機構,而是靠各種社會關系來維系的私人機構,所以為了探討幕府內部及其與政府的關系,著者首先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國傳統的社會關系以及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然後再把這些關系融會貫通於對曾、李其人其幕的分析研究之中,使前有著落,後有所據,前呼後應,聯為一體。

本書資料翔實,參考論著多達200余種,不但引用了大量中、英文的档案、信劄、著述等,汲取了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而且利用了一些調查材料。作者曾多次函訪、走訪李氏後人如李鴻章之孫李國超、曾孫李家煌、李家煒等,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材料,比如李鴻章去世後其直系子孫訂的分家“契約”,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李鴻章在安徽、江蘇兩省的不動產清單,這是此前鮮為人知的。

本書出版後,受到了海外史學界的重視。在已故費正清教授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第10卷的書目介紹中,曾兩次提到該書(見《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冊,第655、658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我相信該書的翻譯出版,必將有助於汲取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推動國內學者深入開展對李鴻章和晚清幕府制度的研究工作。

苑書義

2001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