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癖”道光

此時當政的鹹豐皇帝算是一個苦命孩子,他從老爹道光手中接過皇位時,大清帝國已是危急存亡之秋。鹹豐的接班局面如此糟糕,跟道光的治國能力偏低很有關系。

說起這個道光皇帝,可能大部分人都對他沒什麽印象,其實這也怪不了別人,怪就怪道光自己與有清一代的同行們相比,名氣實在太小——

開國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不用多說,有史書為其揚名。

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由於媳婦兒董鄂妃和老媽孝莊皇後(野史稱之為“大玉兒”)的原因,幾乎家喻戶曉。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被影視劇拍爛了。尤其是乾隆這位自封“十全武功”的“大清作協主席”,這位仁兄的“十全武功”似乎無人認可,倒是他畢生吟過的近四萬首詩作令他成為史上當之無愧的吟詩高產冠軍,只可惜吟了這麽多詩,卻沒有一首被後人傳誦。

嘉慶皇帝的知名度相對黯淡一點,不過他幹掉超級大貪官和珅的事跡還是比較拉風的,不僅如此,其執政後期發生的白蓮教造反、天理教攻破紫禁城事件也是相當出彩。

鹹豐皇帝作為大名人慈禧的老公,憑借在位期間爆發的太平天國戰爭以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棄城逃跑的事跡,也使得自己的人氣扶搖直上。

同治皇帝雖然短命,不過他那厲害的老媽慈禧和死於花柳病的傳說讓他的曝光度急劇增加。

光緒皇帝有珍妃,有甲午戰爭,有戊戌變法。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婉容和妃子文秀的黑白照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而且他從清朝的皇帝到日本人的傀儡再到共和國階下囚的人生經歷,給一部電影提供了素材,使得這部以他為主人公的電影《末代皇帝》獲得了奧斯卡九項大獎。

為什麽獨獨道光這麽沒名氣?一來他身上缺乏被人們八卦的元素,二來他的執政成績實在是太糟糕,很是拿不出手。對於道光皇帝,後人只是隱約記得他是個簡樸的皇帝。

道光剛接他爸嘉慶的班,就決心打造“節約型”社會,後世著名的《禦制聲色貨利諭》就是道光剛當家那會兒的作品,該文件重點闡述了大清國目前施行節儉的必要性和實現節儉的具體操作辦法。

道光在文件中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道光說,辦法只有一個,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從我省起。

《禦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但行動的沒有,該腐敗的依舊腐敗。

與這些腐敗的手下相比,道光的言行還是一致的,在位的幾十年間,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頒布這份節儉宣言並不只是為了作秀,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史書說道光“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說道光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不僅如此,道光褲子破了也不舍得扔,補補接著穿,也不怕跌份。

皇帝愛補丁,眾愛卿也體貼聖意,個個都把自己好好的官服打上幾個補丁,道光無意間引領起穿補丁衣服的社會潮流。

道光心裏這個美:舉朝上下崇尚節儉,反對奢華,我的榜樣作用大大的啊!道光心裏一美嘴上就把不住門,於是逮了個大臣拉起家常:你這補丁打得不錯,花了多少錢?

該大臣腦袋靈光,知道伺候皇帝的內務府常把皇帝當冤大頭狠宰,要是說少了免不了被內務府的那幫人穿小鞋,於是一咬牙眼睛眨都不眨就回答了一句:三兩銀子!

道光老兄一聽又氣又急:內務府那幫人給我打個補丁報了五兩!以後還是把補丁交給後宮的嬪妃打吧,反正她們閑著也是閑著,手藝差點兒不打緊,關鍵是不用花自己一分錢。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據某些史料反映,道光連片兒湯都不敢喝,燒餅也省著吃……

道光怎麽會把皇帝做得如此寒酸?不是他天生吝嗇,也不是他腦細胞不夠用,真正的原因在這裏——沒錢,國家沒錢,財政赤字太多,掙的沒有花的多。

有人不禁要問,皇帝怎麽會沒錢?!錢都花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