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光蛋皇帝是怎麽煉成的

歷朝歷代,國家財政總是避免不了走向崩潰,與其說這是一個魔咒,不如說這個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歷史發展規律。要解釋這個現象,我們不妨看看清朝皇帝把錢都花到了哪裏。

第一,皇帝的日子過得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麽輕松。

皇帝除了給大大小小的官吏們支付薪水,自己也要花錢,皇帝有自己的房子、老婆和孩子,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數千勤務人員(太監、宮女等)隨時待命,這些人都得靠皇帝發工資。

此外,還有一大群人幫皇帝花錢。他們不需要上班,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勞動,但皇帝每年還得給他們一筆錢,給少了還不行,因為他們都是皇帝的親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皇族。

一個朝代建國之初,皇族人口不會太多,皇帝的壓力不會太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皇族人口日益增多,皇帝的負擔也越來越重。順治初年,皇族不過幾千人,至道光時期已好幾萬人,所以道光每年都得花幾百萬兩銀子才能擺平這幫親戚。

第二,腐敗。

歷朝歷代最不缺的就是貪官汙吏,這幫人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挖封建主義的墻腳——他們讓朝廷的行政成本高居不下,朝廷撥下來的錢,大部分都進了他們的肚子和腰包,至於剩多少錢用於百姓那得看他們的心情。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他們如此放肆?答案是犯罪成本太低,簡單來說也就是,與腐敗官員的總數比起來,被發現和懲處者不到百分之一。

腐敗收益高,腐敗風險低,這可真是貪官汙吏們的福利。而給這些貪汙犯送福利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皇帝自己!

皇帝用“人治”這個神奇的武器為腐敗保駕護航。歷朝歷代,皇帝執政的手段主要靠人治,沒有民主、沒有法治的人治。

監察制度不完善,官員任期沒有限制,導致官員手中的權力太大,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和限制。誰的權勢大,誰的官階高,誰就說了算,官員的個人意願可以決定一切。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麽好的貪汙條件,誰不貪誰傻!

因此,貪汙不是皇帝弄幾次反腐倡廉運動就能消滅的,譬如嘉慶皇帝殺掉巨貪和珅都沒能刹住官員們的貪腐熱情。

第三,天災。

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政府的抗災能力。譬如黃河泛濫,治理辦法就是一個——堵決口。

嘉慶年間,黃河堵一個決口要花掉上千萬兩銀子。治河費用如此高昂,天知道有多少錢真正用到了治河上。反正連工帶料都扔到了黃河裏,你查都沒處查。

黃河泛濫,官員貪腐,豆腐渣工程導致黃河更加容易泛濫,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四,鎮壓農民起義。

怎麽歷朝歷代都有農民起義?雖說農民的奮鬥目標並不高——農夫(婦)、山泉、有點田。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就絕不會想到造反。但現實是殘酷的,到了每個朝代的末期,他們總是會吃不上飯,因為他們有一個幾乎無法戰勝的敵人: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是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地主、官僚、商人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財富,他們將賺來的或剝削來的錢財用於購買土地。如此一來,土地越來越多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皇族一般都是最大的地主),而農民則失去越來越多的土地。

最終的結果就是農民沒有土地種,沒有土地種就只能給地主種地打工(佃戶),地主的地不是白種的,你得交租,可交完租,還能剩下多少?若趕上天災人禍,連租都交不起,遑論吃飯?

飯都吃不上了,那還不反嗎?

那就反了吧!只有造反才有自己的地種,才有飯吃!

說到底,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就是為了一塊土地!

從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白蓮教成功地團結到廣大種不上地吃不上飯的農民朋友們隨之起事!清政府為鎮壓白蓮教起義,花費軍費近兩億兩,幾乎耗盡康乾盛世所積攢的家底。

錢就是這麽花沒的。

國家,其實就是公司,公司沒錢要破產,國家沒錢就完蛋。

道光也隱隱約約地懂這個道理,但他接班時的清朝是農業社會,還不具備實施資本主義的條件,財源有限,發財無門。既然生財無道,便只有在節儉上下功夫。但道光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勤儉了一輩子,卻把國家治理得更加貪汙腐化。

公正地說,就個人品德而言,道光帶頭克勤克儉、從我做起扭轉浮華奢靡社會風氣的行為是值得理解和贊揚的,但對國家而言,“節儉”行為背後的國庫空虛意味著這個由馬上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在立國近二百年後,國家機器已經腐朽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猶如一匹苟延殘喘的駱駝,只等終結它生命的那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