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

雖然戰爭告一段落,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道光又一連簽了好幾個條約。譬如道光跟英國人簽了《虎門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鑒於這兩個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對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在此對三個條約的內容簡單概括之:

一、割香港。用道光的話講,是“暫行賞借”香港與英國人。

二、賠白銀兩千一百萬兩。請注意,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讓十三行的商人掏的腰包,對清朝財政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導致清朝統治者沒有被打醒的原因之一。

三、雙方政府來往,必須平等。

四、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允許英商在五口居住,貿易不必再通過廣州十三行之類機構中轉。選擇上海作為貿易港口說明英國人的眼光還不錯。

五、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

六、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也就是說英國人在中國犯了罪,中國人只能提請訴訟,但沒有審判權,一切得按照英國法律程序來。

七、海關稅率一刀切,大概是百分之五,以前約百分之二十。

除了割讓香港外,顯然最後兩條也很讓人難受,因為第六條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第七條則意味著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不過清朝統治者和大臣們不懂,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帶來的深遠危害。

英國人前腳剛走,美國人和法國人後腳就到了。

因為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時候,順帶把美國鴉片販子的煙也給收了,所以美國人趁機漫天要價。至於法國人,他完全就是借英國人的光趁火打劫。

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美國人和法國人對清朝那套天朝上國的作風已經是非常了解了,知道對付清國這樣無知自大的國家,你要講禮貌就會被當做來朝貢的,只有用殘酷的事實教育對方才能達到目的,所以他們直接對道光說:我們也要簽約,不簽的話兵戎相見。

道光見英國人這麽厲害,以為同為白種人的美國人和法國人也是一樣的強悍,因此就乖乖地分別跟美國人簽了《中美望廈條約》、跟法國人簽了《中法黃埔條約》。除了沒有割地賠款,美法兩國得到了英國人得到的一切,甚至比英國人還多!

其中,美國人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與美國人簽的《中美望廈條約》裏有一條“十二年期滿雙方可協商修約”的規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中美望廈條約》),也就是說美國人覺得條約不夠用了,待約滿十二年後可以改成夠用的。這不相當於送美國人一個作弊器嗎?

道光送給美國人的這個“禮物”給其他列強留下了無盡的遐思,也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無盡的後患。

法國人也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開放了教禁,法國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墳地,清政府還必須保護教堂的安全。

事實上,傳教士早就進入中國了,只是數量很少,而且一直處於非法地位。史料記載,傳教士馬禮遜在中國學漢語,他的中文老師每次上課時必須隨身攜帶一雙鞋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自己是去買鞋的,毒藥是萬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盡。

現在好了,道光開放了教禁,傳教士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地位合法化。唯一的問題就是還不夠完美,只把天主教寫進了條約。不過,清朝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傳教士的類別,實際上傳教士的地位已經完全合法化了。

講了這麽多傳教士的東西,只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情——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工作重點除了輸入商品外又加上了一個輸入傳教士,確切地說,是輸入思想意識。

因為根據他們征服其他殖民地的工作經驗,輸入思想意識是逐漸影響乃至控制一個國家的最佳工作方式,雖然很卑鄙但卻很有效。接下來發生的諸多大事件都將證明這一點,因為這些事件的背後都有傳教士的影子!

……

簽約簽得手軟的道光肯定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應該勉強算得上一個好人,一個眼光始終停留在祖宗家法、防範漢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軟、懦弱無能的好人,一個不適合當皇帝的好人。這個不適合做皇帝的好人在度過了並不愉快的近三十年皇帝生涯之後,即1850年就去天堂見祖宗努爾哈赤了。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道光輕輕地揮一揮衣袖,不僅沒帶走一片雲彩,還把一個大爛攤子留給了剛剛成人的鹹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