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繚繞的“辛酉政變”

受了驚嚇的鹹豐不願回京,這場戰爭既讓他覺得害怕也讓他飽受羞辱,他不想再回到傷心之地,於是就這麽留在了熱河。就這樣,不到一年,終日靠女人、鴉片麻痹身心、昏昏度日的鹹豐終於撐不住了,在熱河翹了辮子,時年31歲。

生得不偉大,死得也很窩囊,但終歸是解脫了。

鹹豐為清朝的傳承留下了三樣“遺產”:唯一的兒子——6歲的同治皇帝,26歲的妙齡老婆——剛剛從懿貴妃升格的西太後,還有八個飛揚跋扈的輔政大臣。

接下來,圍繞這對母子、八個輔政大臣,發生了一個蹊蹺、有趣、神秘的故事,這就是“辛酉政變”。

簡單描述一下“辛酉政變”的經過——在農歷辛酉年,也就是1861年,風姿綽約的西太後,在她26歲、剛剛死了老公的情況下,身臨險地而不亂,在紛繁復雜的局勢中找到了解開迷局的關鍵。最終聯合可以信賴的同盟軍——恭親王奕訢,利用手握重兵的王牌機動化部隊(蒙古騎兵)司令僧格林沁和北京城防司令(步兵統領)文祥等人對自己被排除在八大輔臣之外的不滿,果斷地發動政變,快刀斬亂麻地將八個輔政大臣一舉拿下,從此確立“垂簾聽政”的政治格局。

說到這裏,大家也就知道了,這個靠政變上位的妙齡女人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後。

一百多年以來,圍繞著“辛酉政變”,一直有兩個謎題。

謎題一,政變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是慈禧爭權還是飛揚跋扈的八大輔臣亂政?

有人把“辛酉政變”的原因歸結為慈禧爭權,說這是因為慈禧意欲垂簾聽政,而八大輔臣不允許慈禧胡來。

這種想法太可笑了,顯然不合邏輯。

人家八大輔臣,上有先皇遺詔確立了他們合法的地位,下有文武百官中眾多的親信支持,幾乎每個人都身居軍政要職,而慈禧只是一個勢單力孤的26歲少婦,怎麽可能為了權力去以卵擊石呢?除非腦袋進水了。

排除一切不靠譜的說法之後,只剩下一個合理的解釋——鹹豐翹辮子之後,八大輔臣原形畢露,想趁慈禧和小皇帝孤兒寡母之機,獨霸皇權。

但令八大輔臣郁悶的是:他們發出的政令,要經過同治皇帝蓋章才能生效。而皇帝的這枚章(“同道堂”印璽)是由母親慈禧代管的。顯而易見,慈禧就是八大輔臣攬權的攔路石,必須將她除掉!

因此,為了活命,處於弱勢的慈禧必須奮起反擊。這應該就是慈禧鋌而走險發動政變的真正原因。

另外,從愛護兒子的角度考慮,慈禧發動政變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歷史經驗告訴慈禧:輔臣太過戀權,勢必會導致皇權旁落。因而發自內心的母愛使得這位26歲的母親決心與八大輔臣殊死一搏。很明顯,成功則皇權在握,兒子坐穩江山;失敗也不過是自己一死而已,兒子做傀儡皇帝沒問題,畢竟同治是鹹豐唯一的皇子。

可能有人會問,慈禧如果真是為兒子好的話,後來又怎麽會一直不放權,由自己垂簾聽政,而讓自己唯一的兒子做個傀儡?其實,這個問題大家應該換位思考一下。

假設你是家裏的獨苗,且你老爸老媽創立了一家公司。在你小時候,公司是由父母在打理吧?長大了之後,父母也要扶上馬送一程吧?有哪個家長願意早早地把壓力和責任施加到孩子身上呢?總之,全面接班只是時間問題,你早晚都會繼承這份家業。既然如此,那我們又有什麽理由去懷疑慈禧發動政變不是為她兒子好?

謎題二,奕訢為什麽要幫慈禧?

有人認為他和嫂子慈禧之間有私情,兩個人淫亂後宮,才會甘冒風險,竭力幫助她們孤兒寡母。

只能說持這種看法的人,想象力實在是太豐富了。

當時慈禧並無實權,而其聯合的恭親王也被排除在顧命八大臣之外,也無太大的實權,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聯手對付獨攬軍政大權的八個政界老油條,實在是沒有幾分勝算,可奕訢為何還是選擇以卵擊石呢?

前面說過鹹豐的皇位得來不易,因為皇位得來不易,所以鹹豐一直對奕訢諸多提防,諸如把奕訢留在北京當炮灰此類種種。鹹豐快死之前,就做得更絕了,不僅罷免了奕訢軍機大臣的職務,還將這個最親的弟弟排除在了顧命大臣之外。而鹹豐的這種安排,勢必引起奕訢的徹底反叛之心。因此,奕訢選擇和慈禧聯手除掉八大臣,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的做法,完全合乎邏輯。

果然,經此一役,奕訢達到了最初的目的,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議政王兼領班軍機大臣。

慈禧是幸運的,她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收益,在這一過程中,她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眼光、心計和手腕,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