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成功秘訣

在曾國藩踏上新的征途之前,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解釋一下,曾國藩一介文人,憑什麽跟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等猛人掰手腕?

因為曾國藩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部隊,這是他能夠獲勝的秘訣。

曾國藩是一個明白人,他明白死抱著團練不放只有死路一條。要想贏,就必須創造一種新的軍隊模式。

因為太平軍絕非被團練鎮壓的白蓮教,他們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而且在政治、經濟方面還有自己的主張——“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無人不飽”。

這樣的軍隊是可怕的!要想抗衡太平軍,必須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所以自己必須擁有一支訓練有素並具備堅定信仰的軍隊!

這個難題沒有難倒曾國藩,他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訓練有素?好辦。辦法就在明朝抗倭大將——戚家軍的領袖戚繼光身上。戚繼光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率領的戚家軍在面對倭寇時戰無不勝,更在於他的無私。戚繼光將自己創立的那套歷經時間考驗的練兵打仗的方法與心得都總結出來,編撰成書,留予後人。在明朝戰神戚繼光逝世三百年後,他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等光輝著作成了湘軍的必備軍事教材。

堅定信仰?好辦,你洪秀全不是反孔孟嗎,不是仇視成功的讀書人嗎?我曾國藩就反其道而行之,捍衛孔孟傳統,收天下士子之心!你洪秀全以宗教成軍,我即以儒生士大夫為將成軍。

士兵從哪裏來呢?這個也好辦,自己在湖南親戚朋友、子弟門生多,讓他們各自回家鄉招兵,而且只準招那種老實巴交的鄉農,鄉農不僅聽話心眼少,而且大家一個村出來的,有吃一起吃,有架一起打,玩命自然也是大家一塊上,團隊精神相當不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最要命的問題來了,去哪裏弄錢養活軍隊?找人借錢不是長久之道,這個問題可把曾國藩給難住了。

這時,好朋友胡林翼給他出了個金點子:我有一個雙贏的辦法,收稅。雖然我們沒有權力收商稅,但那個滿人湖廣總督有,所以我們可以跟那個滿人合作。只要他答應幫我們征稅養活軍隊,那我們則保證在打完勝仗向領導匯報的時候,把他的名字放在功勞簿的最前面。多征點稅又不會讓他少根毛,對他來說政績最重要,他一定會跟我們合作!

胡林翼的看法是很準確的,湖廣總督雖沒有拍著胸脯給曾國藩打包票,卻默許:只要你把首功讓給我,你就放心地收稅吧,有我在,必定平安無事!

萬事齊全。一支令史書銘記的軍隊終於誕生了。因為士兵和將領大都來自湖南,所以曾國藩的這支戰力強悍的私軍被稱為湘軍。

當然,曾國藩的湘軍也不是沒有失敗過,最初的時候他失敗過多次,還敗得很慘。

在江西九江,湘軍水師先後兩次被石達開打得近乎全軍覆沒,曾國藩也兩次跳水自殺,幸好小弟們給力,奮勇相救,才沒讓他成功自殺。

在安徽三河,湘軍精銳主力李續賓部被陳玉成和李秀成聯手殺得全軍覆沒,曾國藩哀慟得好幾天吃不下飯。

在寫戰報時,曾國藩犯了難,要照實寫,自己吃敗仗得軍法從事,要虛報戰況,被上邊知道後自己是欺君,還得掉腦袋,於是他寫“臣屢敗屢戰,愈挫愈勇”。把“屢戰屢敗”這四個字倒過來寫,朝廷反而誇他堅持作戰,下令嘉獎他。

雖然曾國藩失敗了一次又一次,但他從未頭腦發熱,急不可耐,犯下低級錯誤,從而將自己的命門暴露在敵人手中。

恰好相反,曾國藩不斷地學習和總結著經驗教訓,對自己在修身、為政、用人、治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把這些心得體會寫進了他給家人的書信之中,十幾年如一日,後人把他的這些家書整理成了《曾文正公家書》,供世人拜讀。

與此同時,曾國藩也漸漸地摸清了太平軍的進攻套路和方法,至於湘軍這支剛成軍不久的部隊,也得到了難得的實戰經驗。

在鐵與血的淬煉中,曾國藩和湘軍都變得像冰一樣冷靜、像竹一樣堅韌。在這樣的對手面前,太平軍往往會望而卻步,經常性地陷入氣餒中,無法產生勝利的自信,這就是曾國藩獲得勝利的原因。

湘軍是一個好榜樣,這之後的近一百年,從湖南走出來的部隊,總是特別彪悍、特別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