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賣了一次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李鴻章又代表慈禧、光緒,賣了一次國,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為什麽又是李鴻章呢?其實,李鴻章並不是慈禧最初選定去談判的人選,在他前面,已有兩批人被日本人趕回來了。

日方的代表是內閣首相伊藤博文,他覺得慈禧先前派遣的那兩批人,威望和地位都不夠高,不能全權代表清政府,哪裏有資格跟他談,這不是沒有誠意嗎?

他希望由奕訢或李鴻章來跟他談。奕訢是地位尊崇、很有威信的王爺,而李鴻章也因為辦海軍、辦洋務、搞外交,在國內外積累了極高的人氣。但是奕訢這些年來由於被慈禧猜忌受到打壓,比較沉寂,那唯一的人選就是李鴻章了,所以伊藤博文指名道姓非李鴻章來談不可。

戰敗之國沒有絲毫尊嚴可談,73歲的李鴻章明知這次肯定又要割地賠款,那也得去。

談判在日本下關(後改叫馬關)的春帆樓正式開始。

伊藤博文撂下狠話:條件不可能改變,李鴻章你就兩個選擇,答應或不答應!

李鴻章一看條件:賠款三億兩白銀,割讓台灣以及遼東半島!哪裏敢答應,雙方就這麽僵持了下來。

就在這時,一起突發事件改變了談判的進程。

一個日本憤青在李鴻章下班後走出春帆樓時,給了他一槍,擊中其左眼下一寸的位置,李鴻章倒下了。

若李鴻章就這麽死了,那他在後人心中的評價絕對高得多,說不定能評個“民族英雄”。可惜,閻王爺不讓他死,因為老佛爺還等著他幫她賣國!

於是,李鴻章稀裏糊塗地活轉了過來。美中不足,當時的醫療水平太差,彈頭取不出來,永遠留在了李鴻章的身體裏。蘇醒後的李鴻章高興地說:此血可以報國矣!因為他知道日本人的麻煩來了。

那個日本憤青的本意是幹掉李鴻章,挑動中日繼續作戰,沒想到事情辦砸了。這小子也太不了解大清帝國國情了:即使李二死了,慈禧也不會打仗的。

慈禧這些年身居高位,小富即安,奉行穩定壓倒一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享樂主義,過個安樂的晚年是第一要務,子孫後代的幸福她沒考慮過。

李鴻章被刺,一時間國際輿論洶湧,如此嚴重的外交事件讓日本人焦頭爛額。

伊藤博文怕夜長夢多,引起其他列強的幹涉,主動跟李鴻章討價還價起來,把賠款指標下調了三分之一。

李鴻章還是不肯簽:二萬萬兩為數甚巨,必請再減五千萬;營口(屬遼東半島)還請退出;台灣不能相讓。

此時,慈禧很擔心繼續打仗,發了一封電報給李鴻章:你別慎著了,趕緊簽吧!

可李鴻章還磨磨嘰嘰地不肯簽,他跟伊藤博文說:減五千萬兩?減三千萬兩?減兩千萬兩?就當是給老夫回國的路費。

但李鴻章得到的回答,始終是“不行”。

李鴻章對伊藤說:我沒想到你們日本人這麽刻薄。

伊藤很尷尬,笑著說:這是國家大事,我也是不得已。

最終李鴻章簽署了這樣的《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割讓台灣和遼東半島。

在馬關,李鴻章經歷了人生當中最屈辱的時光。當他在半個多月後帶著槍傷以及恥辱離開這塊土地時,陷入了長久的孤獨和憤懣之中。李鴻章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國土,以此來表達他的抗議。

一年後,李鴻章從歐洲考察回國,必須在日本換輪船時,他堅決不上岸,以75歲高齡硬是冒著落水的危險踏著兩船之間的跳板跳了過去!

他這樣做看起來很偉大,實際上也很懦弱。因為真正的復仇方式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將來找機會打回去!如果做不到打回去,至少也要做到將來不再挨打!

但是,李鴻章可以是懦夫、可以是壞人、可以是貪官——據梁啟超考證,其家產價值超過一千萬兩白銀,儼然有灰色收入,但就不可以是賣國賊。原因後面專門解釋。

條約簽訂後不久,伊藤博文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李鴻章回國後,迎接他的自然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來自民間和朝堂的罵聲: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李鴻章應該是郁悶的,但李鴻章知道:自己不能只顧著郁悶,應該利用剩下不多的時間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於是,李鴻章找俄國人談,談什麽呢?談遼東半島。

李鴻章知道俄國人和日本人有矛盾:日本和俄國為爭奪遠東的霸權,本來矛盾就很深,只差完全撕破臉了幹架而已。而現在,矛盾就更大了。俄國人對日本獨霸遼東半島一事極其不爽,畢竟遼東半島就在俄國家門口,誰能容忍自己家門口對面蹲著一只鬣狗,沒事的時候就沖自己汪汪大叫,甚至冷不丁地沖過來咬自己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