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六鎮

廢除科舉行動暫且擱在一邊。

與科舉相比,清朝高層面臨著更緊要的問題:無兵保衛帝都。八國聯軍入侵時,滿洲的那點老底子被聯軍打殘了,嫡系部隊榮祿的武衛軍基本上全軍覆沒。

所以,編練新軍成了當務之急。

但讓誰負責編練新軍?這是個問題。

有過相似項目經驗的袁世凱當然想把握住這個機會,但天上不會掉餡餅,還得靠自己創造機會!

老辦法: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通過這一系列動作,袁世凱相信會有人在大老板慈禧面前為自己美言幾句或者“無意”中泄露點關鍵消息給自己。

說到這裏,就必須得強調一下袁大官人的第三門奇功絕藝——能夠快速認準並示好於關鍵人物。

袁大官人深知“九千歲”李蓮英在宮中的顯赫地位,在慈禧面前的活動能力。為了巴結“李公公”,他可謂費盡心機,連續多年送珍貴禮物,卻從來不提要求。等李蓮英派人來問,袁大官人只回答:仰慕公公為人,並無一事相求。

直至李蓮英感覺無功受祿、如坐針氈時,才親自接見袁世凱,兩人互訴崇拜之情,最後竟成為拜把兄弟。

而且袁世凱對李蓮英手下的太監也是謙恭有禮。要知道,當時的社會對太監這種特級傷殘人士還是持不公正的眼光看待的。

1903年初冬,有“九千歲”做內應,慈禧終於同意了袁世凱設立練兵處的建議。

當然,這個練兵處是為全國設立的,也就是說朝廷會在全國各地區安排適合的人選,舉行大練兵,計劃編練三十六鎮新軍。鎮是個什麽樣的概念?滿員一萬兩千人左右,大概就是現在的一個師。

經過討價還價,慈禧同意袁世凱在直隸編練六鎮新軍。慈禧還提了一個條件:六鎮之中,必須有一鎮是旗人控制,也就是袁世凱得替朝廷訓練一支由滿洲人控制的部隊。

好了,就這樣吧。

袁世凱甩開膀子大幹,現在錢也有了,權也有了,經驗也是現成的,還有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這三個好幫手,練兵哪還有什麽難度。

由於《辛醜條約》規定天津附近不準駐兵,自然也就不能在天津小站練兵,於是袁世凱移師保定。

經歷了這些年的戰火硝煙,袁世凱敏銳地意識到:國家不僅缺高素質的士兵,更缺高水平的精英將領。現在大多數將領的作戰方法極其保守落後,完全是拿著近代化武器打冷兵器戰爭。所以,袁世凱在保定開辦了一所學校——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培養新式軍官。

這所學校很牛,換一個名字說你就知道了:保定軍校!再換個說法,能跟保定軍校PK的也就只有後來的黃埔軍校。

瞧瞧這裏的學生: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蔣光鼐、陳誠、白崇禧、劉文輝、陳銘樞、鄧演達……全部畢業於此。

而且第二任校長蔣百裏也很有本事。這個來自浙江海寧的金庸老鄉有兩項偉大的成就:一是後來想出了一個打擊日本的好創意——持久戰;二是挑了一個好女婿,把三女兒蔣英嫁給了一個叫做錢學森的年輕人。至於錢學森的厲害,現在的中國人大都知曉,就不贅言。

兩年後,六鎮大體編練完成。

因為袁世凱此時身兼北洋大臣一職,所以他練出來的六鎮精兵世稱“北洋六鎮”。

北洋六鎮,除第一鎮因是旗兵袁世凱不能完全控制外,其余五鎮都是他一手帶出的嫡系部隊,中下層軍官全是他的人,各鎮的主要將領也幾乎都是由袁世凱一手選定,比如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都是一鎮統制,總之,個個都是天津小站出身。

由於袁世凱高超的練兵水準,也由於直隸位置的特殊性,北洋六鎮一直被朝廷當成拱衛首都的中央軍,因此在待遇和裝備上都要優於其他地方的新軍,這就是為什麽袁世凱能靠北洋六鎮新軍縱橫天下的原因。

除了袁世凱,湖北張之洞的新軍也練得不錯,他練成了一鎮(師)和一協(加強旅),共一萬六千人左右。

至於全國其他地方號稱已練成新軍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一說為十四個鎮、十八個混成協),真假後面再說。稍稍透個底:結果比較諷刺,當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