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改革袁世凱

完整的立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二是設立國會;三是實行地方自治。

這麽復雜的動作,準備工作自然十分艱巨,非一朝一夕所能促成。所以政府要搞預備立憲,一步一步慢慢來。可第一步從哪裏開始?

好在有一條現成的規律可以用:“政治改革先從行政改革入手。”經過一番爭論後,慈禧拍板決定:咱們就從官制改革入手。

官制改革,即幹部人事體制改革。

慈禧命鎮國公載澤主持幹部體制改革工作。不僅因為載澤的“三個有利於”打動了她,更因為載澤是根正苗紅的皇室宗親,是她的侄女婿。

不過,載澤喊喊口號、做做報告是合格的,但辦事就不行了。

幹實活求實效這種事情,那還得交給改革家袁世凱來做。

論實力,袁世凱手握北洋六鎮精兵,還身兼八大要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參預政務大臣、督辦山海關內外鐵路大臣、督辦政務大臣、督辦天津至鎮江鐵路大臣、督辦商務大臣、督辦郵政大臣、會辦練兵大臣。

論聲望,憑袁世凱這些年的改革成績、憑袁世凱為推動立憲而付出的努力,天下無出其右者!

所以有實力、有聲望的袁世凱,有了大量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都是學貫中西的難得人才。現在,這些人才如張一麐、金邦平等人都是載澤的重要工作助手。

更關鍵的是,拜托慶親王奕劻同志對袁世凱工作的一貫支持,袁世凱成功地把楊士琦同志輸送到了載澤手下做提調,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

說了這麽多,就是想要告訴大家:袁世凱是官制改革的真正主持者。

袁世凱在一眾得力手下的協助下,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拿出了一個全面改革官制的初步方案——《新官制改革案》。該方案內容繁雜,這裏就不多說了。簡單描述如下:

一、取消軍機處,設置責任內閣,限制君權;

二、設立資政院作為國會的初級版本,在國會未成立前,以資政院代替國會作為立法機關;

三、改大理寺為獨立的大理院,作為全國高等審判機關,與行政權脫離,行政官不得幹涉;

四、設立行政裁判院,取代都察院,作為全國人民投訴政府的最高訴訟機關;

五、取消禮部、翰林院、宗人府等冗余機構。

一句話,袁世凱要限制君權,初步建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憲政體制。

可以預見,改革之後,清朝貴族的權力會受到極大削弱,滿人獨裁的政治局面將被打破,冗余的官員都要回家當奶爸。雖說有點大刀闊斧,但重病下猛藥,也無可厚非,更何況人民群眾歡呼改革的聲音如雷貫耳!

袁世凱作為一名非常清醒的政治人物,當然能夠預見到公布這份方案後他將會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但他不怕。

既因為在經歷了二十余年的鉤心鬥角、官場沉浮之後,袁世凱還保持著一樣東西——理想;也因為袁世凱已對此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他想得很透徹:改革雖然是一件大有風險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個字——利益。他相信滿人大臣並非鐵板一塊,可以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所以他誘之以利,支持奕劻出任內閣總理大臣;所以他動之以情,不時地和端方暢談立憲強國之夢……他相信這些人是他消滅反對聲音的好盟友!

因此,袁世凱開始期待即將舉行的官制改革討論會議。

討論會如期舉行,袁世凱果然遭遇到他意料之中的激烈反對。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叫做載灃。請大家記住這個家夥,要說1906年後的中國,這位仁兄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載灃,光緒胞弟,現年22歲,對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背叛他哥哥光緒的行為一直懷恨在心。半年前他有了一個寶貝兒子,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

不等袁世凱介紹完改革方案,載灃已被袁世凱意欲削弱君權的想法氣得七竅冒煙,大發雷霆:狗屁不如的方案,太囂張了,你眼中到底還有沒有主子!

但袁世凱仍然以禮相待,不卑不亢地解釋道:我知道動作是大了點,但如果我們不這麽做,不趕緊認真預備立憲,仍悠忽因循,則國勢日傾,主權日削,疆域日蹙,國勢勢必不如今日之朝鮮!

總之,袁世凱認為既然大家已就官制改革達成了共識,那麽就應該乘著這個難得的機會一步到位。

載灃聽到袁世凱敢和他頂嘴,更加火冒三丈,拔出手槍直抵袁世凱胸前,大聲叫道:你如此跋扈,我要替主子斃了你這個奸臣(醇王(載灃)聞言益怒,強詞駁詰,不勝,即出手槍,擬向余(袁世凱)放射——郭劍林《北洋政府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