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永樂邊城(第2/3頁)

“哦!原來如此。我看那小子年齡也就二十來歲,竟然在這永樂邊城的虎狼之地能夠立足,恐怕不簡單。嗯……這小子到底是什麽來頭,他的鹽是從何人手裏接的貨,難道你們就沒有查探過?”副指揮使若有所指地說道。

“大人明鑒,這間店鋪私鹽出售量不大,葉塵每月都會和屬下一起駕馭騾車,隨機前往城外任何一處荒村,從秘密之地找出兩三袋鹽,然後運回永樂邊城售賣。所以屬下從未見過給他送鹽的鹽商。想來走私鹽畢竟是殺頭的買賣,他們才會如此謹慎。”劉南說道。

“噢!那葉塵又如何將貨銀交給鹽商。”副指揮使好奇問道。

“這個問題屬下也曾想過,但葉塵每月中都會有幾天時間神秘消失,想來定是給鹽商去送貨銀。噢……屬下也曾想過派人或者親自跟在葉塵後面打探,但葉塵每次消失從無規律,並且事前毫無征兆,再加上這事畢竟與屬下職司無關,所以便未將此事做進一步打探。”劉南一邊解釋,一邊心想:不是我不想打探,而是跟了一次之後,不知為何被葉塵小子當場撞破,差點將我那四成幹股都給沒了。

所以,自那以後,劉南再也不敢多管閑事,只管蒙著頭發財就是。

更何況,葉塵小子人很不錯,為人仗義,又極為大方。劉南每每一想到自己只是給葉塵與南幫之間牽了一下線,然後便被聘為掌櫃一職,而且不出一貫錢,就有四成幹股,便感慨自己很幸運。

特別是一想起這四成幹股給自己遠在開封的家中所帶來的變化,劉南便在心中對葉塵感激不已。

劉南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家中有妻女和老母需要自己養活,老母親又身患重病,急需大量銀錢醫治,否則自己兩年前也不會主動申請,來這隨時都可能掉腦袋的永樂邊城,潛伏為探子。只因大宋軍餉極為豐厚,且探子除職司軍餉之外,有一份額外補貼。

但自己的這些收入,依然遠不夠老母治病和妻女一家人的生活。直到從葉塵手中得到四成幹股之後,才徹底解決自己心頭重擔。一個月下來收入,竟然抵得上自己一年軍餉。讓人捎帶回的不菲銀錢,請來名醫,終於將老母重病治好不說,而且家裏面還換了一套小院子。已經從剛剛勉強溫飽,一下子步入小康生活水準。

這樣的恩德,怎能不讓劉南對葉塵感激涕零。

……

……

那位副指揮使裝作和老板劉南談妥生意,賣了一小袋鹽之後,便離開了。

葉塵出了地下室,回到了前台,想著剛才劉南和那位副指揮使對話中所透露出的消息,摸著胸口的吊墜,皺眉沉思。

胸口吊墜玉佩是他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直接原因,這半年以來,他每每遇到重大選擇關口,便會本能的摸著那塊玉佩。

葉塵半年前稀裏糊塗穿越了時空,來到這個時代永樂邊城外的一處荒村。經歷九死一生,最終才以自己腦袋中比當世先進了大約一千零五十多年的知識,以及一把只剩下數顆子彈的狙擊步槍,在距離荒村最近的有人煙地方——永樂邊城得以立足。

可是,如今看來,這樣安逸的生活持續不了幾天,便會隨風逝去。他這樣的一個無根無親,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異類,將何去何從?

葉塵結合剛才偷聽到的消息,開始仔細回憶這個時代歷史,妄圖從中給自己尋找一條最佳出路。

據葉塵所知,大宋朝此時呈現著一派蓬蓬勃勃的中興之象,而距離永樂邊城不遠的北漢小朝廷此時應該越來越痿糜不振,國君朝臣每日都戰戰兢兢,唯求自保。

不過,葉塵記得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並未成功,至於具體原因他卻不得而知,想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北方契丹出兵幹涉。

仔細回憶了一下這個時代歷史中發生的大事,葉塵最後決定前往南方,到趙匡胤主宰的大宋去討生活。

葉塵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他本人是漢族,大宋乃是如今漢族最大的王朝政權。二是他知道如今這個戰亂時代,只有大宋所占據的中原大地才是相對最為安定之處。

後院中傳來的腳步身,打斷了葉塵的思索。

葉塵轉身看去,劉南從後院通往前鋪的側門中走出,一臉沉重之色。

葉塵知道劉南為何會是這樣的神色表情。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劉南要深入敵區打探消息,這乃是九死一生之事。

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契丹大軍南下,必占據永樂邊城,城中除了少部分與契丹官方有些關系的幫會勢力和商鋪之外,其它幫會勢力和商鋪所有財物,定會被契丹大軍全部收繳。並且為防止泄露軍情,肯定對漢人進行驅逐,甚至殺戮,或者淪為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