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天人三策(第2/2頁)

“嘻嘻!其實思煙早就猜到了大伯的來意。嗯……這幾年聖堂在開封發展迅速,殺邢西揚的事情,要不是思煙做什麽?”李思煙嘻嘻一笑,緊接著又鄭重問道。

李明軒對李思煙的態度很滿意,說道:“你只要讓人盯著邢西揚,隨時提供情報就行了,其它的你們不用管,武德司在開封的勢力還是很強大的,聖堂在京師的力量絕對不能被朝廷看出端倪,否則會影響後面大事。再說,你們拿出的高手又怎麽能夠比得上大伯此次帶來的四位護法。這四位可是九長老親自訓練出來的。”

李思煙點了點頭,不再就此事多聊,想起至今杳無音信的玉道香父女,問道:“大伯!有關老祖宗的事情,能不能給思煙說說?”

李明軒沉吟半晌,說道:“老祖宗的事情本來是不能告訴長老之外的人,乃是我聖堂最大秘密,不過如今情況不一樣了,更何況你還要幫那聖女做事,有些事情若不了解,有些時候恐有不便。讓你知道一些也好,但絕對不難傳進第二個人耳中。”

李思煙精神一振,答道:“思煙洗耳恭聽。”

李明軒說道:“此事說來話長,你且耐下心聽著。”

“春秋戰國之時,諸家學說興起,呈百花齊放之局。到秦一統天下,以法家治國,兩代而亡。高祖劉邦,開大漢盛世,文景兩朝,以黃老之術治國,予民休養生息之機,遂有後來漢武帝威懾四夷的武功。”

李思煙聽得糊塗起來,李明軒即將說出來的秘事,難道竟與歷朝的治亂興衰有關系?

李明軒接著又說道:“漢武帝采取董仲舒上承天意,任用德教的‘大一統’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其他諸家學說,被打為異端,從此天下便成為多事之秋。”

李思煙若有所思,說道:“思想只能被壓制於一時,可政權卻不住更叠,各個時期王朝所尊之道有時略有不同,有時卻也大為不同。比如晉朝時期便是黃老當道。而如今大宋又快要回到獨尊儒學狀態。”

李思煙能有如此見識,李明軒不由流露出贊賞之意,說道:“思煙所言沒錯。所謂人心不死,便是此意。任何一種思想,本身自有其生命力。到東漢時期,道家和佛門相繼與儒教結合,便取得新的立足點和活力,轉趨興盛。儒、佛、道本有相通相借之處,遂成主流。既有主流,便有異流,漸成對立之勢。”

李思煙訝道:“異流?”

李明軒道:“此事確是一言難盡,內中情況異常復雜。大致而言之,異流便是主流思想外的各種論說。當年漢武帝策問董仲舒,因此有名傳千古的《天人三策》,在策問中董仲舒總結道:‘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變數,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正是其中‘皆絕其道’這句話,使得各家思想出現分裂和對立,凡不能融入儒家學說者,均受到逼害和排擠,形成主流和異流勢不兩立的對抗局面。主異之爭已持續了千年之久,至今未息。”

李思煙陷入沉思。

李明軒又接著說道:“不論儒道、墨法,又或孔丘、莊周、楊朱、墨翟和惠施,他們都是想提供一套管治國家的理念和方法。體現於現實中,便成為爭天下的國家大事,誰能奪得政權,便可以實施自己的一套思想理念和法則。體現於江湖民間,便是正統派系與異端派系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