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兩趙之爭

這時趙光義的心腹——晉王府管家走進書房,恭敬向趙光義行禮,然後說道:“王爺,密信已經送到禦史中丞王大人那裏。”

趙光義喝了一口茶,說道:“沒有讓人看見你吧?”

管家立即說道:“王爺放心,除了王大人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封密信的存在。”

趙光義微微頷首,表示滿意,說道:“很好!你下去領上一百貫的賞錢,然後請王先生過來。”

管家心中欣喜,恭敬稱是,然後轉身離去。

沒過多久,晉王府名為年初時新來的幕僚王先生,實為聖堂四長老王諸同便來到了趙光義書房。

王諸同是聖堂七宗王姓中太原王氏當代家主,傳自漢末,在隋唐時期太原王氏都是貴族中的貴族,出過公侯,更是書香門第。但如今卻類似於隱藏世家,在聖堂一直屬於實力派,如今卻是聖堂大長老玉楓鐵杆心腹和盟友。

王諸同進來之後,微微向趙光義一禮,便自顧坐在趙光義對面茶幾旁,自有丫鬟上前端上茶水和幹果點心。這一幕落在趙光義眼中,心中冷笑,暗道:“小小草民一個,每次見到本王竟然如此托大,等本王坐上那個位置,便將爾等聖堂賊人全部殺光。”

心中這樣想著,但趙光義面上卻不露絲毫,甚至面帶禮賢下士的熱情微笑客氣回禮。

等丫鬟下去之後,趙光義說道:“以我那哥哥的性格為人和雷厲風行的做事習慣,沒有意外的話,明日便會下詔施行廣開言路之策。狀告趙普各種密信便擺脫王先生一手策劃了。”

王諸同說道:“王爺客氣了,這等小事以我們聖堂的人力、物力只是小事一樁,並且老夫保證不會讓皇帝懷疑到王爺身上。”

……

……

第二日,開封皇宮,例行朝會。

樞密院曹彬和三司使羅公明關於南唐戰事進度、糧草等事宜匯報之後,禦史中丞王悅風突然出班說道:“陛下,為了使陛下能更多地了解下情,了解朝廷內外、全國各地的種種實情,不再為小人所蒙蔽,為奸人所利用。為了更多地聽取臣下的建言,更詳盡地了解民情,臣經過數月的深思熟慮,認為陛下應下達詔書,鼓勵大臣或草澤之民上書言事,廣開言路,並且將其定為一種相對穩定制度。比如,每五日內殿起居,百官依次轉對,並須指陳時政得失,朝廷急務,或刑獄冤獄,百姓疾苦,成采訪以聞,仍需直書其事,不在廣有牽引。事關急切者,許非時詣闕上章,不得須候次對。”

實事上,一直以來,上到朝政得失,中至刑獄冤濫,下至百姓疾苦,趙匡胤都要過問,要掌握,要爛熟於胸。就這一點來說,趙匡胤不愧為一代明君、千古英主。所以,王悅風此言大何趙匡胤心意,略一思索之後,便同意王悅風此言,並且果真如趙光義猜測的那樣,雷厲風行的直接下了詔書。具體來說就是為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而建立了轉對制度,朝班大臣要依次奏對,各級官府和草民百姓亦可上書言事,指陳朝政得失和權貴大臣們的各種過錯。

此詔書一下,數天之內便人言籍籍,署名的、不署名的奏折、書信紛至沓來,最多的時候一天便可收到上百封。

對這些揭發信函,趙匡胤都認真閱示,對揭露出來的許多地方官吏貪贓受賄、橫行不法、苛征暴斂、草菅人命等劣跡,均讓華夏衛府監察司去查處,一旦罪證屬實,即繩之以法,毫不留情。

但是,有一些奏對所揭露的問題,卻讓宋趙匡胤感到非常不安,處置起來又十分棘手。這些奏對雖然言詞閃爍,說得不那麽露骨,但是不難猜測,說的都是同一個人——宰相趙普。

但緊接著沒過多久,便又出現了不少揭發趙不義的密信。不過比起狀告趙普的密信,揭發趙光義的密信就少了太多了。顯然趙普一系雖然反應迅速,進行了反制,但比起早有準備,且蓄意而為的趙光義一系還是明顯落在了下風。

而這一下,使趙匡胤從中察覺到了一種危險的信號——在開封城裏,有兩股巨大的派系勢力正在悄然崛起,漸漸地浸淫和威脅著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這當然是趙匡胤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但這兩股勢力的代表者,正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處置起來不能不特別小心。

一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權相趙普。趙普從乾德二年任宰相,至今已長達近九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權欲物欲越來越膨脹,專權越來越厲害。許多奏章揭發他嗜財貪賄、假公濟私、廣蓄家奴等情弊。這些趙匡胤太致都清楚,他自己就曾經親眼看到十罐瓜子金,對這些不法行為他不想處置過急,還能暫時容忍。

但是,奏書所揭示的另一類問題卻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注意。有人說,現在宰相趙普權傾朝野,勢焰熏灼,門生故吏遍天下,朝中大臣每遇大事,便想方設法走他的門子。對這種專權自重、另立中心的行為,趙匡胤不能視而不見,掉以輕心。但是該怎樣處置這位開國元勛,既要不落個“兔死狗烹”的惡名,又能不引起朝野震動,宋趙匡胤為此頗費躊躇。想來想去,還是暫時不動為好,他要等待一個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