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建國之基(第2/3頁)

韓熙載怎能讓楊繼業專言於葉塵之前,緊接著便說道:“這三州之地的選擇,足以看出王爺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說到這裏,韓熙載略微一頓,說道:“銀州位於黃河上遊、河套以西,土地肥沃,地饒五谷,尤宜稻麥,水草肥美,農牧兩宜,且有漢延、唐徠諸渠水利之便,宜屯宜墾。地接賀蘭,帶引黃河,地位沖要,可作為王爺建國之大本營和根基所在,也是我方的糧米之倉。此外,夏州附近的鹽州供應著整個西北甚至西域百分之十的食鹽,財源滾滾,當是我方一個強大的財力後盾。而蘭州乃西域通往中原乃至契丹必經之路,實為得天獨厚的絲綢之商道,只要經營得當,同樣是我方一大財源。”

葉塵聞言,不由笑著對韓熙載微微頷首,表示滿意,說道:“韓相公為江南人氏,據我所知當是從未去過西北。但卻能夠對這三州地理、商業、農業這般清楚,一方面可以看出韓相公私下裏已經開始為我方下部建國開始籌劃。同時也體現出韓相公胸中所學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葉塵給了如此高的肯定,頓時韓熙載心中竊喜不已,他雖然已經猜想葉塵多半會重用自己,且私下已經反復推敲葉塵麾下文官,認為自己當是擔任開國宰相最佳人選。想雖然這樣想,但畢竟不太確定,比如徐鉉有著葉塵心腹的優勢。所以,這些天他絞盡腦汁在葉塵面前發揮自己畢生所學,甚至這一萬人一路吃喝拉撒睡等雜事,都是他主動從葉塵這裏請纓,帶著三十名南唐降臣一手經辦。這一路上倒也井井有條,讓葉塵對他及這些南唐降臣有了更高的認識。

葉塵對韓熙載所言給予了高度肯定,又轉頭對楊繼業問道:“剛才韓相公從民生經濟方面分析了選擇這三州這地的好處所在。楊太尉不如從軍事角度分析一下我選這三州之地的真正目的。”

楊繼業顯然早已成竹在胸,沒有思考,便笑著說道:“首先說一下蘭州,蘭州城雖狹小,但由於南面雄偉的臯蘭山成拱狀護衛著蘭州城,北面又臨滔滔的黃河水,東面是馬衡山,西南通有名的榆谷,形勢十分險要,可謂是西北地區的要沖。”

“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蘭州之地屬榆中,曾在此‘因河為塞’修築長城。漢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西域之後,為加強對這一帶的控制,設置了金城縣、金城郡。到隋朝時因附近有臯蘭山而始名蘭州,沿用至今。此外,蘭州地據南北之中,為東西咽喉扼塞之處,自古便是東西軍事的咽喉重地。要知道蘭州西面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東面是廣袤的關中平原。因此,它的得失,對王爺建國大業至關重要。老夫猜想這也是王爺要了蘭州城的原因。”

“再說說銀夏兩州,以這兩州為中心,東北到府州、麟州,西南到環州、鎮戎,西到大河兩岸、賀蘭山下,北到河套九曲。也就是說掌控了銀夏兩州,並不只是代表掌控了兩州之地,這還包括兩州輻射之下的靈州、鹽州、定州、靜州、龍州、順州、勝州、會州這八州之地,當然這些地方並不是王爺的封地,依然還在大宋之手。王爺如今手中尚無大軍,等在三州封地中經營三年,以華夏衛府所掌控的財力,當能夠建立一支至少三萬到五萬人的強軍。到那個時候,便是考慮將這八州之地收於已手的時候。有了這八州之地,再加上蘭州、銀州和夏州,以這十一州為基,便是王爺建國之時。”

葉塵微微一笑,說道:“楊太尉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將這其中軍事要略看得一清二楚。”

說到這裏,葉塵神色一肅,鄭重說道:“既然如此,本王便不再隱瞞二位,本王已有八萬大軍不日便會由橫山荒原之上殺出,攻下這八州之地。”

楊繼業和韓熙載聞言,不由大吃一驚,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葉塵。

葉塵笑了笑,說道:“黨項一族早在年初時,便已經盡落本王之手。”

楊繼業和韓熙載頓時恍然大悟,緊接著便是欣喜萬分,特別是韓熙載已經欣喜若狂。二人本以為葉塵要建國至少還要數年時間的經營,不料建國大業便在眼前。

二人畢竟不是常人,很快便恢復平靜,楊繼業肅然說道:“大宋西北邊軍高懷德麾下五萬大軍都是強軍,有這五萬大軍存在,王爺如何攻下八州?”

葉塵說道:“本王早有安排,若是一切順利,三日後,高懷德會派五千人去三岔谷,這五千人去了之後,便會被困在三岔谷,短時間內難以出來。而橫山草原炎帝谷一帶,大宋六個軍寨中有西北邊軍一萬兩千人。本王已經設下圈套讓他們初時不會出兵阻擋黨項八萬騎兵,而等他們反應過來時,卻已經遲了。剩余三萬兩千在慶州本部西北邊軍,本王會以自己為誘餌暫時讓他們遠離八州,等高懷德知道八州之地出了事之後,再帶領大軍趕過去時同樣已經失去了先機,並且三萬兩千人已經不足以抵擋八萬黨項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