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南下欲摧城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在復雜微妙的宋金關系中,大宋的地位雖然屈辱,但面子總算還有一些,畢竟收回了部分燕雲領土。金滅遼之後,似乎也還沒有馬上覬覦大宋國土的意思,只顧著享受勝利成果了。兩國關系有可能重演百年和平的好戲。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

就在此時,宋金邊界上突然爆發了一樁“張覺事件”,導致宋金關系驟然緊張,金軍鐵騎轉瞬間蜂擁南下!

事件的主角張覺是一位遼的降臣,後來當了大金平州留守。平州是河北要地,治所在今河北盧龍,金滅遼後,將此作為南京。這位遼國舊臣迫於時勢,雖然降了,可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聽說逃竄到北方沙漠中的天祚帝有卷土重來的意思,立刻密謀響應。就在宋宣和五年的五月,張覺和一幫遼降臣籌劃叛金,一門兒心思要復興大遼。

這個行動從忠義角度看,無可非議;可是從當時的局勢看,無疑是不智行為。秘密情報傳到宋廷,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大宋的君臣在對待這一事件上,本應該慎之又慎,以維護宋金平衡為最高原則。但是,小商人圖便宜的投機思想長期滲透在宋的對外戰略中,此刻,宋徽宗又看到了貪小便宜的大好機會。

天祚帝的反攻,在事實上萬難成功,不過是一股不屈之氣罷了。在宋金夾縫中的平州,公開反叛更無疑是以卵擊石,決無成功的可能。這個情勢張覺其實也是知道的。宋徽宗立刻派人與他聯絡,許以高官厚祿,勸說張覺降宋算了。

徽宗的小算盤是:張覺叛金後難以自保,有大宋援手,他勢必來降。一旦收降了張覺,平州不費吹灰之力就歸了宋,又何樂而不為?兩下裏果然一拍即合。當月,金廷有一批高官前往廣寧府(今遼寧北鎮)的樞密院,途經平州。張覺派人把他們全部宰掉,以實際行動表示與金決裂,把金國的南京獻給了大宋。

對於張覺的反叛,金廷的反應極為激烈——這找死的家夥,怎能讓他活著!況且張覺部下有兵力五萬左右,直接威脅著金在河北的四個州。

這樣的釘子不拔掉還行?金廷迅速派出討伐大軍,與張覺激戰。張覺也算是運氣好,他的五萬兵雖沒經過戰陣,但居然先敗後勝,挫了金軍的銳氣。

此時金朝出兵,從某種意義上還算是內部平叛,不涉及“國際問題”。可是,宋廷高興得昏了頭,偏要明目張膽地趟渾水,馬上把平州改為大宋的泰寧軍,正式授張覺為節度使,並賞了他銀絹數萬。這一來,就等於宋與金之間已經宣戰。

設想一下,如果大宋明智,主動助金平叛,說不定大金一高興,把平州讓給大宋也未可知,最起碼也能取得金朝的信任,為持久和平加上一個砝碼。

一件對自己有利無害的突發事變,大宋卻把它變成了引火燒身的火種。

先前的“海上之盟”雖然不公平,裏面有欺負大宋的條款,但總體上金朝方面還是守約的。張覺事件的爆發,顯然是宋先搞了一個小動作,邁出了背盟的第一步。

政治短視的君主,沒看到迫在眉睫的危險:他這一步,恰恰觸發了最危險的地雷陣!

大金不可能饒恕這個降而復叛的張覺。金太祖喪事一畢,金太宗騰出手來開始平叛。大將完顏宗望率軍再次討伐,在金南京城外與張覺激戰。

前次討伐,正值金太祖新喪,大金不想擴大事態,只派了三千阇母部落的兵馬。因兵少勢單,戰事不利,最後主動撤出戰場。金軍撤退前在營州大門上寫下“夏熱且去,秋涼復來”八個字,以示警告。張覺基本上是個沒有大眼光的人,僥幸取勝後,以“大捷”報入宋廷,結果把宋徽宗給蒙騙了。

幸運沒有第二次——

金軍這次掛帥的是名將完顏宗望,出動的是精兵,志在必得。果然,一仗就把張覺打得落花流水。張覺無奈,倉皇逃入宋境,躲進了燕京。

宗望是個狠角色,得不到張覺的腦袋,是不肯罷休的。他寫信責問宋河北、河東、燕山三路的地方官,索要叛將。

這時候張覺化名“趙秀才”,正躲在燕京郭藥師的常勝軍中,就藏在甲仗庫裏。宋徽宗起初還想保護他,命宋燕京守將王安中謊稱沒見到此人。但是這小兒科的謊言騙不了宗望,宗望料定叛將一定躲在燕京城中,只是要人,否則就要沖進燕京自行捉拿了!徽宗沒法,又指示殺掉一個相貌類似張覺的人,砍下腦袋去頂缸,然而這騙術還是被識破。徽宗黔驢技窮,只好一咬牙,下令把張覺綁了,歷數其罪,殺掉他去搪災。

無能的大宋庇護不了一個有功的降臣,不論敵友方面,都通過這件事把這泥足巨人看得扁了!張覺臨死前懊悔萬分,破口大罵。他的首級被獻入金營後,燕京城內的原遼降將與士卒,無不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