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黃鶴樓(第4/6頁)

這座可俯瞰長江的黃鶴樓,曾多次被燒毀。這時的黃鶴樓,是乾隆元年(1736年)湖廣總督史貽直建造的。據文獻記載,黃鶴樓呈圓形,共三層,高十八丈,約五十八米。重建之後僅一百多年,據說已做了多次整修。

城內有個不太高的山丘,名蛇山,黃鶴樓就建造在蛇山盡頭面臨長江的地方。看來這座建築物並不是為了紀念飛往仙界的黃鶴,也不是為了給長江中乘船而去的行人送別,而是為了軍事目的,當作瞭望台而建造的。雙福就常登樓觀察情況,漢陽漢口失守,盡在他眼中。

這時,雙福已正式當上湖北提督,江南提督的職務已被解除。

“向榮的軍隊已來到城外,如打開城門,派兵出擊,就可以夾擊。”總兵常祿提議。

但雙福閉著眼睛,搖了搖頭,只回了一句:“不行!”

太平軍把船只排列起來搭成浮橋,這從黃鶴樓上也看得很清楚。

按察使瑞元建議:“浮橋一旦搭成,將對我們十分不利,應趁他們尚未搭成時發起進攻。”

但雙福也只是一句:“不行!”他已經不想再解釋原因了。

天下雨,或起霧,對清軍有利,將領們認為這是好機會,要求出擊,雙福仍不準許。

“不行!”雙福語氣變得愈來愈粗暴了。

城外太平軍士氣高漲,數萬居民把要害地區告訴了他們,他們在長虹橋、李家橋等處建造炮台,這些地點都是當地人幫他們選擇的。不僅城外的地理,就是城裏的情況,太平軍也十分清楚;守軍駐地,軍糧所在,地形以及清軍弱點等,太平軍了如指掌。

向榮的軍隊已在武昌城外的東郊出現,在長虹橋一帶布下陣地,十一月十七日,向榮本人也到達白木嶺,但離武昌城還很遠。向榮一心要打仗。立下戰功,就可免於懲罰。他在人事關系上搞不好,各方都不如意。在援救武昌中,他是最高指揮官,跟輔佐都司(軍隊的官職、校官級)張國梁關系還不錯。武昌城東有個很大的湖,名東湖,湖邊有座洪山,太平軍和向榮之間的戰鬥主要就是在這裏進行的。向榮一邊戰鬥,一邊等待著後續援軍到來。

“這小子到底在想什麽!他不懂打仗嗎!”向榮跟城內聯系不上,氣得多次咒罵雙福。

“不懂打仗的韃虜!”這本是太平軍的語氣,向榮竟也拿來用。當然,這話不能罵出口。雙福是滿族,參加過新疆遠征軍,擔任河北和古州(貴州)總兵只有一年多,就被提升為提督。而向榮,當了五年總兵才升為提督,他對此一向是不滿,怨恨。

十一月二十八日,圍繞著洪山,雙方展開了最大規模的戰鬥。從湖南來的援軍已基本到齊。太平軍右路軍把沿途橋梁全部破壞,是以援軍這才趕到。據清軍密探報告說,武昌城下的太平軍,大多是剛參加的未經訓練的新兵。

向榮把全軍分為十隊,對洪山太平軍陣地發起進攻。

武昌城九座城門緊閉,但說不定他們什麽時候會打開城門出擊——太平軍在同向榮軍作戰時,總是有著這樣的擔心。而且新兵多也是事實,在嶽州參加的戰士只走了從嶽州到武漢這一段路程,在武昌郊外參加的人連行軍也沒有經歷過。

太平軍不得不放棄了在洪山建立的十五個據點。面對清軍進攻,那些未經訓練的新兵一開始就亂了陣腳。太平軍後退,清軍跟在後面追。

“用那一手吧!”羅大綱命令幕僚。羅大綱在天地會時,多次同官軍交手,早就掌握了對付清軍的辦法。當會匪逃跑時,經常用一種方法來避免清軍的追擊。那幕僚從羅大綱會匪時代就是他的部下,所以他只說了一聲“那一手”,幕僚就明白了。

“前幾天就準備好了,有三大車。”幕僚笑嘻嘻地答道。

“好呀。一車分三次使用吧。”

清軍沒有來攻羅大綱的堡壘。在暫時對峙期間,清軍已摸清了太平軍陣地哪裏強、哪裏弱。向榮當然是進攻太平軍的薄弱陣地。羅大綱的部隊裏有不少人是幹這一手的行家,不需指揮官下命令,他們早就做好了這種作戰的準備。這種作戰只是把綢緞、銅錢、少量的洋銀,主要是墨西哥銀圓、鍍金的器具、華麗的衣服等東西撒在戰場上。清軍士兵爭奪戰利品當然比追擊敵人更為熱心。會匪常利用這一手而逃脫追擊。東西如何撒,是有竅門兒的。不少人懂得這個竅門兒,有經驗的人幹起來很麻利。十來個人一組,把裝載著這些“財寶”的車子推到準備撒的地方。各色綢緞要剪成適當的長短。撒在什麽地方也是個竅門兒,必須要引人注目,所以常使用唱戲的服裝。在舞台上看起來十分華麗的東西,放在地上也顯得鮮艷奪目。

引誘敵人來拾也有竅門,迅速把東西撒完之後,就大聲喊:“喂——!這裏遍地是財寶呀!是長毛慌忙逃跑,丟在這兒的!喂——!快就是勝利!快就能成為財主!”清軍果然停止了追擊,爭先恐後地來撿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