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告別在子夜(第4/9頁)

由於深深陷入“煙霞之癖”,張自忠變得暈暈乎乎,腦子就沒有清醒的時候,趙登禹的身體則越來越差,再沒有了原先一夫當關的氣概。

昔日的打虎將高大威猛,身軀雄健,而在南苑擔任總指揮時,卻已極度消瘦,與原來判若兩人。

趙登禹在南苑的指揮十分混亂,臨時抽調學兵團設防成了他最大的敗招。

學兵團全是新兵,裏面大多數是從平津招來的大中學生。那個年代不是現在,別說大學生了,中學生都很少,尤其在二十九軍裏面,十有八九都是鬥大字認不得一籮筐的大老粗,本色的文化人幾乎沒有。

當初,宋哲元招這些學生兵,就是準備當軍官培養的,平時哪裏肯輕易讓他們上前線,連下放基層部隊都舍不得,所以他們的實際軍事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有人甚至才剛剛領到槍,連怎麽射擊都不知道。

當然,由於情況緊急,使用學兵團也是無法之法。可是用歸用,你卻不能讓他們馬上就單獨禦敵——或者應讓老兵帶著,或者給其他作戰單位作配合,如果缺乏這兩樣東西,讓一群孩子上戰場,無異於驅羔羊入虎狼之群。

趙登禹讓學兵團負責守衛的,卻是極其重要的東南陣地。年輕人並無退卻,然而死傷殆盡,南苑的第一個缺口即從此處被打開。

我去過南苑,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當站在齊腰高的茅草叢中時,仍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悲情。

那麽多鮮活的年輕的生命,他們曾像花一樣燦爛奪目,然而就在那一瞬間全都消失了,而且永不能返。

這是多麽殘酷的青春。

缺口被打開之後,趙登禹便再無力量組織反擊。

在二十九軍領兵打仗,主帥之勇是很重要的。趙登禹既已無復當年之勇,對南苑的情況又不熟悉,就免不了會在臨陣指揮和個人表現上全都大失水準。

南苑遭到圍攻,在北平的宋哲元就要援救,但是如果直接出手援救南苑,一個不好,很可能會中香月“圍點打援”之計,所以宋哲元沒有這麽做,而是采取了更高明的戰術。

圍魏救趙:你圍我的南苑,我就打你的豐台。

由於駐豐台的步兵旅團主力已經加入了南苑之戰,守備兵力相對空虛,因此馮治安得以迅速占領豐台車站,並將剩余日軍壓縮到了附近的村莊。

如果一切順利,即使難以解南苑之圍,退而求其次,舍南苑而取豐台,以一兵換一卒,亦是妙招。

可惜南苑方面實在打得很不理想,短時間內就現出了敗象,日軍在南苑完全占據了主動,使他們的分兵成為可能。

獲悉馮治安攻占豐台後,步兵旅團當即趕回,馮治安需要顧及身後的城池,不得不迅速撤離。

“圍魏救趙”功虧一簣。

意識到南苑守軍恐怕無法支撐,為保存實力,宋哲元決定通知趙登禹撤出南苑。

但是沒法聯絡。

原因是日機對南苑進行了狂轟濫炸。南苑的營房圍墻,用來步戰都顯不合格,更沒有什麽防空設施,哪裏頂得住飛機炸彈。

守軍原有一千多匹乘馬,經此一炸,多半倒斃,而且死狀極慘,不是焦頭爛額,就是開腸破肚。

南苑副總指揮、騎兵師師長鄭大章被這麽一刺激,連招呼也不打一聲,就帶著他的騎兵團往北平方向跑了。

戰前,蔣介石督促宋哲元在平津周邊修建國防工事,確實是有遠見的。無奈宋哲元和他的師長們都沒當一回事,自己把經費私下“分贓”分掉了,這時候,就輪到他們為此還債了。

不光是馬,人也被炸得死傷慘重,更糟糕的是,通信設備被全部毀掉了,南苑與北平的電信聯系因此中斷。

電話打不了,電報發不出,只能派人去南苑送信。

幾個小時之後,借助於南苑周圍大片青紗帳的掩護,信使終於進入南苑,並把撤退令交到了趙登禹手中。

此時缺口已經越撕越大,逐漸形成了“管湧”,誰都能看出,南苑失守只是早晚的事。

趙登禹遂層層傳達撤退令,並親自率隊撤出了南苑。

說是帶著大家撤退,其實就是一窩蜂,各管各,由於編制混雜,官兵們毫無秩序,亂哄哄地往公路上湧。

經過的地方叫做大紅門,是一個會讓二十九軍永遠記住的地方。

因為撤退部隊將從這裏踏上死亡之路,他們中埋伏了!

這支伏兵,是步兵旅團萱島聯隊,原本駐紮通縣,屬於香月的預備隊,他們又是如何知道南苑守軍要從大紅門撤退的呢?

同樣是由於泄密。

從北平往南苑的通信線路不是被炸壞了嗎,宋哲元的命令是經過幾個小時後才送達趙登禹手中的。

這幾個小時,就給那個狗漢奸潘毓桂再次提供了用別人的血染紅自家頂戴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