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烽火長城(第3/7頁)

著名兵學家蔣百裏在預測中日之戰前景時,曾站在純軍事學的角度,提出一點最大的憂慮,那就是軍官素質與日方有不小差距。

日本的師團長,一般都必須畢業於陸大,此外,還要積累相當的資歷,否則絕爬不到那麽高的位置。

這並不單純是在論資排輩,實際上也是在挑選軍事教育和實戰經驗都雙重拔尖的最佳人選。

反觀當時的國內,黃埔生雖已逐步走上舞台,但黃埔課程級別太低,僅僅是為訓練連排長而設,從軍校畢業後,這些“連排長”沒打幾仗就升到營團級了,先前經歷的又主要是國內戰爭,導致指揮高等級戰爭的經驗嚴重不足,現在要他們一下子調度一個師或師以上的軍,乃至十萬二十萬的集團軍、方面軍,就難免會有困難。

其實蔣介石自己也未嘗不清楚這一點。

他曾對蔣緯國說,中國的黃埔軍官必須降兩級使用,比如原先當團長的,你只能把他看成是排長,當軍長的,你就只能當他是團長。

所幸,除了正在長大的黃埔生外,我們還有其他“生”可用。

在國民黨中央軍裏面,向有“陳胡湯”三系的說法,正好代表了其將領的三個流派。陳誠出身於保定軍校,胡宗南畢業於黃埔軍校,湯恩伯則是日本陸士的代表,後面這一系統的存在,恰是對“學生打老師”的一個有力旁證。

老湯雖看似邋遢,不講究,與一般的“日本海龜”迥然不同,可人家留學東瀛,卻的確學到了點真東西。

第十三軍的武器裝備並不算好,所配備的山炮迫擊炮根本無法與鈴木旅團對抗,湯恩伯就采用反斜面戰術,你轟,我就躲到山背後去,等你不轟了,我再出來。

反斜面其實不是什麽新鮮戰術,一般講山地戰,都會用到,然而當時很多中國的草根將領並不清楚,導致許多時候都在白白挨人家炮彈。

光會照搬教科書,那還不算什麽,假如老湯只會這一招,就不可能在陸士畢業的將領中脫穎而出。

善打運動戰,是他在用兵上的一個最顯著特點。

山地戰和陣地戰原本與此無緣,但正所謂兵無常形,你想“運動”,就總能找到機會。

白天不行,我晚上打。

老湯從各支部隊中抽出機動兵力,組成大大小小的敢死隊,白天鉆高粱地,晚上出來四處“運動”。

這種變幻莫測的打法讓鈴木相當困擾,他曾擔任過陸大教官,可是翻了半天教科書,也沒搞清楚對手的戰術究竟出自於書上的哪一章哪一條。

其實湯恩伯的運動戰術並沒完全脫離他在日本的所學所知。

日本人的戰術思路主要來自於德國,喜歡迂回包抄,攻人不備,而老湯只是在此基礎上運用得更加靈活而已。

在扼制住鈴木的進攻之後,他還要轉入反攻。

電話急召羅芳珪。

羅芳珪不過是個團長,照理上面還有旅長師長,身為軍長的湯恩伯只要下個命令即可。

但使用千裏馬是不一樣的,必須特殊對待。

在老湯眼裏,羅芳珪毫無疑問是匹千裏馬,也是此次反攻獲勝的最大保證。

羅團長,我對你完全放心,完全相信!

我有一言相贈: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好漢倒在陣地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

羅芳珪立刻率先殺了出去,並且銳不可當。

兩千多人,打到僅剩四百來人,他自己也受了傷,由於通信中斷,後方一度還以為這位勇將已經在戰場上“光榮”了。

鈴木沒想到對手反擊如此犀利,本能地想往後退上一步。

可是回頭一看,驚住了。

不知什麽時候,湯恩伯已抄到背後,把他的後路給切斷了!

學長不知所措,學弟就笑了:運動戰,還是不能脫離迂回包抄的老底子啊。

你目中無人,攻得太急,前後就嚴重脫節了,要不然我如何能找到機會斷你後路?

鈴木啞口無言。

這才發現老湯的厲害,然而已經晚了。

本來想攻南口的鈴木自己卻被圍了起來,而且所有糧食彈藥都到了要依靠空投的地步。

只好使盡渾身力氣往外突了,可是突圍並不容易,因為第十三軍雖然武器一般,但實在很能打。

《大公報》當時派戰地記者實地采訪,同樣驚駭於第十三軍異乎尋常的意志和戰鬥力。

他們抓到一個細節,一個機槍連的連長,指揮幾挺機槍在山頭阻擊日軍,嘴裏罵罵咧咧,意思是嫌機槍手打得太慢。

你們這麽磨磨嘰嘰,鬼子都要沖上來了。

過了一會兒,實在耐不住,正好旁邊一個機槍手陣亡,他便接過機槍自己打。

這回倒是不慢了,不料打著打著,由於動作過猛,一不留神滑了一跤,結果骨碌碌地從山上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