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阿甘一樣的人(第4/14頁)

這下不是飛機保護步兵,而是步兵得保護飛機了。大家集中重武器向空中掃射,以阻止日機俯沖轟炸,搶救受傷的飛行員要緊。

 

機槍手正在對空射擊日軍飛機

飛機在天上,綏軍再厲害,也沒法插上翅膀去逮它們,但是八路軍逮到了,這就是陽明堡機場奇襲戰。

抓住這些鳥的是除林彪一一五師外的另一個主力師——劉伯承一二九師,更確切地說是這位“紅軍軍神”麾下戰將陳錫聯所為。

陳錫聯想起打陽明堡的主意,其實還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當時部隊正在行軍,飛機老在上空飛來飛去,這本來並沒什麽古怪的,不一樣的是,這批飛機會在附近時而出現,又時而消失,陳錫聯據此判斷,周圍一定有日本人的飛機場。

派人一偵察,果不其然,日軍用於支援忻口前線的陽明堡機場近在咫尺。

陽明堡機場原來還是閻錫山修的,他自己沒派上用場,卻讓鬼子給撿了個現成便宜。

由於這個機場是臨時性的,因此修得非常簡陋,除了一條跑道,幾乎是空空如也,日軍航空隊占據這裏後,也就把它當成個打尖的地方,什麽護衛隊、鐵絲網之類都沒有,要不然陳錫聯摸過去也不會這麽爽。

經此一戰,陳錫聯共燒毀和破壞日機二十四架,之後,日機便在忻口戰場的上空銷聲匿跡了幾天,讓前線將士大感輕松。

可是這樣的奇襲,並不是天天都有,而且除陽明堡之外,板垣在前沿還有一個臨時機場。

看到地面上晉軍大炮這麽“囂張”,敢大白天地對著幹,日機就拿晉軍炮兵陣地作為主要攻擊目標,有的陣地因此經常被炸毀。

得換個招了。

陳長捷告訴炮兵,你們白天不要打了,躲到山洞裏去,只要留人在外面觀測即可,看好哪些地方可能是日軍的臨時飛機場或起降點。

我們可以等到晚上再出來,但是每一次出來,炮兵陣地都要進行變換,以免遭到暗算。

終於在一個晚上,陳長捷抓住了機會,晉軍大炮朝板垣的臨時機場直轟過去。後者完全沒有防備,一批日軍正準備坐飛機降落,剛好與這頓炮彈粥不期而遇,活色生香,被煮到一塊,包括當官的在內,十幾個鬼子全都機毀人亡。

機場被炸毀後,板垣出動工兵才勉強修好,但是很快又遭到炮彈襲擊,前沿的臨時機場怎麽也恢復不起來。

由於那一陣日軍臨時機場連遭打擊,飛機損毀較大,並且缺少就近起降點,板垣的空中威懾力也大大降低。

限制了你的長,接下來就要發揮我的長,得讓你看看我的特種部隊有多厲害了。

陳長捷把所有山野炮和迫擊炮都集中到高粱地內,白天黑夜地猛轟一氣。

中國大炮由此大發神威,炮兵們脫掉棉衣幹都來不及,最後夥夫和馬夫也跑過來,幫著一道搬炮彈和擦炮膛。

從太原發出的火車不停頓地向忻口運送炮彈,但仍時時感到不夠用,有時一天的炮彈,打到傍晚就沒了。整個忻口戰役,總共消耗了四萬多發炮彈,可以說把太原兵工廠幾年生產的炮彈全清倉甩賣給了鬼子。

當時在紅溝陣地前三到五裏區域內,每天都處於一片火海之中,日軍沖鋒部隊要想通過這片“死亡區域”,不拿死人出來買門票是絕對辦不到的。

拿到第一張門票,仍然無法繼續通行,陳長捷的第二張門票是奉送的,不過卻是閻羅殿的集體參觀券。

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

除了炮火攔阻起到很大作用外,紅溝守軍的力戰不退,與陳長捷嚴明軍紀也有很大關系。在“陳氏三章”裏面,負輕傷是不準下火線的,而如果一支部隊犧牲很大,當官的卻一個人跑下來的話,那是必斬首無疑的。

一個團長實在吃不消,便打電話給陳長捷,問能不能撤下來休整一下。

陳長捷在電話中明確告訴他,準備與陣地共存亡吧,你今天戰死,我明天就在太原給你開追悼大會。

也有想僥幸的,一個副團長,左手被打斷了兩根手指頭,可是對照“陳氏三章”,這算輕傷,不能下去啊。這兄弟倒也聰明,他把手上的血抹在了額頭上——都打到腦殼了,還能說不算重傷嗎?

這位“重傷”的副團長,找了一個士兵作掩護,攙著自己,想混到後方的傷兵營裏面去。

那一腦袋的血,當時是騙過了執法隊,可是也不知哪個傷兵向執法隊舉報了。人家是真的受了重傷,自然看不慣這企圖蒙混過關的。

執法隊馬上追過去,驗明腦袋沒受傷後,乓的一槍就直接把他給撂倒在了路上。

這下子,真沒人敢“裝”了。

到後來,陳長捷親自帶著執法隊把守溝口,檢查傷兵,那些底下兵都打光了的光杆團旅長,就算受了輕傷,也都不敢下來,只能繼續趴在陣地上等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