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分明

雖然侵占了南昌,但自入夏以來,駐防武漢及南昌周邊的部隊經常遭到襲擊,一名軍曹就這樣被第九戰區俘虜了過去。

這名軍曹所供職的部隊並非第一〇六師團,所以你沒法用“弱兵”之類的理由來解釋。本來想蒙混過去,把傷亡名單重做一下,當“已戰死”處理的,誰知過了沒多久,前線卻出現了一個用擴音器對著喊話的日本人。

薛嶽通過夏季攻勢對日軍發起連續襲擊

喊的內容自然是讓爾等速速投降之類,這個倒沒什麽,令人特別尷尬的是,此日本人非別人,正是前不久被俘虜的那個軍曹。原來這位仁兄被俘去後,不僅將自己所屬部隊編制及全體人員名單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還成了“日籍中國兵”。

岡村是個極重視軍心士氣的侵略首領,此類事件,簡直比打了敗仗還讓他感到寒心和後怕。

再一翻這些天來的作戰日志——

7月18日,南方敵軍呈現活躍。

7月26日、27日,第六師團前面敵軍的蠢動狀態顯著。

……

這絕不是偶然的進攻,而是有預謀有計劃的連續襲擊!

岡村判斷得沒錯,薛嶽策動的夏季攻勢已經持續有些天了,雖然勢頭不是挺猛,動靜也不是特別大,但今天打一黑槍,明天摸一崗哨,隔幾天還弄出個把“日籍中國兵”出來,無論如何是沒法坐視不理的。

8月15日,岡村確定要對第九戰區發起一次大戰役。與隨棗戰役類似,這次戰役也是以攻占要地為次,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

當然了,如果還能順勢侵占長沙則是岡村求之不得的事。因為長沙勝過棗陽,此處號稱中國米倉,自古以來就有“兩湖熟,天下足”的美譽,日軍在控制長沙後更能做到“以戰養戰”。

隨棗戰役基本上是虎頭蛇尾,沒撈到什麽大的好處,可以說是失敗了。總結教訓,恐怕還是敗在動作太明顯上面,進攻棗陽,迂回包圍,所有招式都一目了然,讓人家看得明明白白,豈能不預作防範?

這次我要奇襲長沙!

以前每次發起戰役,岡村都要保密保密再保密,這次卻一反常態,戰前就故意放出風聲,說第十一軍即將攻打宜昌和福建。

宜昌是指著第五戰區去的,即使是南方的福建,似乎也跟第九戰區所在的長沙搭不上界。

岡村以為他很聰明,但是沒想到中國人的情報戰著實了得,從白崇禧的桂林行營到薛嶽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沒有一個不知道岡村是奔著長沙來的。從頭至尾,其實就岡村自己被蒙在鼓裏,也真夠可憐的。

岡村要攻的是長沙,這點大家都知道,問題就在於要不要守長沙。白崇禧主張長沙不守,而是退至衡陽,薛嶽則堅持在長沙一步不退。

按照南嶽軍事會議的重新部署,第九戰區隸屬桂林行營,也就是說白崇禧是薛嶽的頂頭上司,然而薛嶽並不服他這位上司。

當年薛嶽正是春風得意之時,輪到桂系得勢,白崇禧上來後毫不客氣地把薛嶽第一師師長的職務給免掉了,而那幾乎成了薛嶽倒黴的開端。

薛嶽恩怨分明,陳誠把他拉上岸,他記住了,白崇禧把他推下溝,他也記住了。

薛嶽(左)感激陳誠(右),獨不服白崇禧

凡是白崇禧的指示電令,只要他認為不對的,馬上一個“叉叉”上去:胡說。或者批道:不理。更有心情不爽的時候,扯碎了就往紙簍裏扔,把旁邊的幕僚都弄得面面相覷,過後只得悄悄再拾起來,重新拼貼。

在薛嶽看來,這沒什麽過分的,你以前對我“毫不客氣”,我現在回報你的當然也只會是“毫不客氣”。

不過此番卻有些不同。

放棄長沙並不是白崇禧一個人的主張,而是中國統帥部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見,最後連蔣介石都同意了。換句話說,薛嶽“抗命”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但他仍固執己見,不肯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