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於泰山

其實右翼兵團一開始並不順利。

第十三師團早有防備,加上防守工事堅固,在缺乏重炮配合的情況下,要想取得任何一點進展都非常之難,這也是冬季攻勢發起之後各戰區普遍未能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但是岡村在襄河戰場看到的情況表明,張自忠此次決心很大,若不有所收獲,絕不會輕易收兵。

張自忠手書“為民族爭生存而奮鬥”

張自忠手中最銳利的武器仍然是黃維綱第三十八師,該師與第十三師團主力面對面廝殺八晝夜,雪地上到處都是陣亡的官兵,活著的也虛弱不堪。

這樣血拼的結果是,第三十八師不但沒能攻破對方防區,自己反而還喪失了原有陣地。

黃維綱向張自忠報告,希望能將部隊撤下來。

後者斷然回答:不準退!

每當艱難的時候,想到的還是老二十九軍的看家本事。張自忠決定策劃一次大膽的奇襲行動。

經過偵察,他得知對面之敵在主力投入前線後,其後方較為空虛。

想到要乘其不備,襲其老巢。

第三十八師沒法再調了,張自忠只能從趙登禹的基幹部隊中抽人,好就好在帶隊長官是張自忠過去在學兵團任團長時的學兵,所以指揮起來要順手得多。

盡管這樣,張自忠仍親自給夜襲部隊去電——

國家養兵是為了打仗,要打仗就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家為民族戰爭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便輕於鴻毛。

得到兵團總司令的鼓勁,夜襲部隊群情振奮,當晚便抄山間小路急行二三十裏,對第十三師團的一個旅團部進行猛襲。

這是老二十九軍最擅長的一招,猶如當年趙登禹在喜峰口,大刀隊揮刀猛砍,把對方旅團部沖了個稀裏嘩啦。

12月19日,趁日軍後方動搖,第三十八師趁機發動猛攻,恢復了原有陣地。僅從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用兩個運輸營的馱馬搬運兩天才全部運完。

然而從這以後,戰場又陷入僵局。說來說去,右翼兵團真正起勁的也只有張自忠和他的五十九軍,其他部隊要麽是戰鬥力很差,要麽是出工不出力,比如由剛剛出川的王纘緒領銜的第二十九集團軍就遲遲打不開局面。

張自忠決定像隨棗會戰時那樣,東渡襄河,以便改變戰局。

臨行前,他寫下一份遺囑:此次過河與敵決戰,不獲全勝絕不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