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堡戰術

第二次長沙會戰後,第十軍雖經整補,也僅有兩萬人,人數上只相當於日軍的一個師團,要想守住長沙並無確定把握。

然而,李玉堂沒有選擇。自古道“不是冤家不聚頭”,一樣的對手,他必須用不一樣的方式把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奪回來。

第十軍的使命就是在長沙拖住日軍,李玉堂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在長沙保衛戰中貫徹的是一種以空間換時間的防守原則,即從遠至近,從外到內,對日軍進行逐次削弱和磨鈍,直至遲滯其前進。

在李玉堂不分晝夜的督建下,長沙城外遍布許多小地堡。別看小,只有一人高,但起碼對於步兵來說,每一座都不是那麽好攻的。

步兵無法,便推上炮兵。

日軍火炮轟擊時,李玉堂正在吃飯,一顆炮彈落進指揮所,把墻上的玻璃擊得粉碎,碗碟和筷子也被炸斷,但他倒是吉人天相,一點事沒有。

定了定神,繼續吃,沒有筷子,就用手抓。

幕僚趕緊問:“是不是換個位置?”

李玉堂回答:“不動。”

幕僚又建議道:“那我們快點吃。”

李玉堂依舊靜定自若,“不用。”

身邊又不是圍著攝影記者,所以李玉堂用不著作秀,他如此鎮定,乃是因為成竹在胸。

由於從新墻河到長沙的道路早就遭到徹底破壞,因此日軍的特種部隊很難大批開進長沙,隨步兵師團作戰的,只是用馬匹馱來的山炮和平射炮,而且數量有限。

第十軍炮兵和戰區直屬炮兵加一塊兒,卻有四五十門之多,而且其中有很多榴彈重炮,李玉堂讓它們在嶽麓山上一字排開,等的就是日軍炮兵露頭。

找準位置後,重炮一陣猛轟,完全把對方的炮兵陣地給壓制住了。

在地堡群的交叉射擊下,名古屋師團的直屬加強大隊一晚上便被掃得精光,整個大隊最後只活了一個日本兵。

長沙沒有城墻,名古屋師團能進入長沙城內,完全是靠死屍鋪路,硬擠進去的,然而進了城以後,另一場噩夢又開始了。

城裏不可能築起密密麻麻的地堡,李玉堂采取類似於赤壁大戰中的鎖船辦法,將房屋的墻壁全部鑿通,使作戰部隊可以在每座房子間穿梭來去,同時又在屋頂設置了觀察哨和火力點,“鐵鏈鎖船”對日軍的威脅並不比地堡來得小。

炮兵不敢露面,步兵又爬不上房,名古屋師團便出動工兵,後者不僅修橋鋪路行,登高也是一大擅長,雙方很快在房頂展開了爭奪。

你有工兵,我又不是沒有,李玉堂也把第十軍的工兵集中起來,讓他們登上房頂,別的不幹,就是放火。

在《三國演義》中,火曾經是破“鎖船”的法寶,如今則是對付進攻者的利器。日軍工兵們被火燒得受不了,只能重回地面,李玉堂接著用步兵一沖,很快就把這些家夥給沖散了。

連著兩天,名古屋師團都不能侵占長沙,這讓阿南開始感到了一絲不對勁。

和以往一樣,薛嶽發給決戰兵團的電報被第十一軍司令部截獲並破譯。看完電報內容後,阿南如夢方醒,這才知道遊戲中的那個獵物原來竟是他自己!

然而,此時退已成為不可能,不光對上上下下難交代,而且必然會像第二次長沙會戰時那樣,在撤退時遭到極大損失。

既然賭注已經放了上去,唯一的辦法,也只有賭到底。

阿南知道,他只有在薛嶽反包圍完全就緒之前侵占長沙,才有轉敗為勝的機會。

名古屋師團不夠,那就再把熊本師團派上去,兩個老牌師團一道拱,不相信拱不開一條路。

熊本師團上去後,同樣在城外的地堡群前遭不少罪,損失了不少人。

這地堡真是太可惡了,可是在缺乏火炮支持的情況下,一時又打不掉它。好在兩個師團加一塊,已具備了足夠的人數優勢,於是他們組織小股部隊乘隙鉆進地堡與地堡之間的建築物中,用火力來封鎖地堡,其他人則以此為掩護,越堡進入長沙城內。

如此一來,城裏的日軍越來越多,攻勢也越來越猛,長沙城由此失陷大半,第十軍也傷亡了三分之一,形勢十分危急。

薛嶽在嶽麓山上把這一情況看得清清楚,他電告李玉堂:“決戰兵團已全面反攻,連第四軍也從廣東奉調回師,望你們再堅持一晚。”

電令遍示全軍後,第十軍將士提出了一個口號:“苦戰一夜,打退敵人,守住長沙,要回軍長!”

不待李玉堂動員和組織,第十軍連炊事兵和司號兵都拿起刺刀到前線參加了白刃肉搏。

熊本師團和名古屋師團本來是日軍中最堅挺的部隊,但由於連年消耗,其戰鬥力已大不如前,最明顯的就是新兵比例不斷增加,這些人原先的行當五花八門,有老師、學生、律師,甚至還有牙科醫生,平時放放槍還沒事,等到對方打瘋了,要上來拼命的時候便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