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一刻

蔣介石事前曾委托宋子文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讓蔣介石很滿意。大舅子告訴他:“你的新任參謀長,是美國陸軍中最優秀的人物。”

宋子文的評價不免誇張,換一種說法也許更為穩妥——在能夠派往中國的將領之中,史迪威應該是當時美國所認定的唯一合適人選。

史迪威,畢業於西點軍校步兵科,曾擔任駐華武官。除通曉漢語,享有“中國通”之名外,他也顯示出了一定的軍事才能。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舉行全軍大演習,以少將師長身份參加演習的史迪威一鳴驚人,他指揮的步兵師表現突出,其本人也因此被譽為美國陸軍四十七名少將中最出色的一個。

但是,美國陸軍部起初在醞釀人選時,中意的卻並不是史迪威,原因就是史迪威的級別太低,不過是個少將,而且從未指揮過任何實戰,要一下子放到戰區參謀長任上,怕被中國人看輕。

最好是集團軍司令這樣的角色,還要是中將以上的,可問題是一圈問下來,沒人肯去。

去幹什麽?你又不給派美國大兵,要是我指揮中國兵打輸了可怎麽辦,豈非“爾曹身與名俱滅”……

史迪威說:“我去!”

少將升中將,即刻起程。

3月4日,史迪威抵達重慶,並受到了熱情歡迎。

史迪威的“賣相”不錯,人很瘦,但是不管走到哪裏,都能給人一種堅忍不拔的印象,讓你知道,這就是一位老牌職業軍人。

如果說蔣介石有一見面就喜歡的人物類型,那史迪威無疑可列入其中。

再加上剛剛佩戴的三星中將標志,一口地道的中國話,沒有理由不讓蔣介石夫婦喜不自勝。

史迪威來華時,陳納德也同時應邀相陪。宋美齡的臉上都笑開了花,這位第一夫人一手挽住史迪威,一手挽住陳納德,對兩人說:“中國終於有了你們兩位美國軍官的幫助,我為此感到由衷高興。”

史迪威“賣相”不錯

想一想,確實讓人開心,陳納德踏上中國國土時,才不過是個上尉,但在他的幕後指點下,中國空軍曾爆發出驚人的潛力,現在有了史迪威這樣的中將直接指揮,中國陸軍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是個其樂融融的場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有很多這樣的鏡頭,它們會讓我們高興、激動乃至感動,可惜的是,時光總在不停地流逝,再漂亮再動人的相片也會逐漸泛黃。

不過在那一刻,還沒有人能想到以後,他們只知道,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史迪威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幫助中國軍隊取勝。

當時,中國軍隊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保衛緬甸,雖然後者不屬中國戰區,但作為援華物資的主要入口,無疑是抗戰的一條生命線,不能不以全力確保。

早在中國戰區未成立之前,國民黨統帥部就已根據情報判斷出日軍侵略緬甸的意圖,因此專門從國內抽出了杜聿明第五軍等三個軍,以十萬精銳的兵力,準備幫助英國保衛緬甸。

然而,都到這個地步了,英國人卻還怕中國到其殖民地上來分一杯羹,因此堅決拒絕讓遠征軍進入緬境。

中國人來不了,人家日本人可要來了。1942年1月,日本第十五軍侵入緬甸,兩個多月後,已攻至仰光附近。

這時候,他們才主動請求中國增援,可是戰機早已錯過。

大兵團出戰,最忌倉促草率,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熟悉地形和構築工事,打起仗來那真是連一點把握都沒有。

在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勝兩平的戰績,若無對地形的了然於胸,那是根本難以做到的。

緬甸不是湖南,不是長沙,前路漫漫,委實難蔔。

盡管如此,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緬甸失陷,能挽回還是要盡量想辦法挽回。

3月12日,中國遠征軍正式成立,蔣介石派史迪威前去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