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之別

5月5日,橫山勇發動鄂西會戰,然而陳誠這時卻不在任上。

救火隊長嘛,當然是哪裏需要往哪裏去。第一次遠征緬甸失敗後,中國蔣介石的統帥部就計劃在雲南重組遠征軍,陳誠幹這個活去了,代替他的是孫連仲。

孫連仲善於打中小範圍的苦仗惡仗,唯一的缺陷是此前未獨立指揮過戰區級別的大兵團作戰,在狡獪異常的橫山勇面前,還是顯得嫩了那麽一點。

自橫山勇出兵洪湖後,他要達到什麽樣的作戰企圖、侵略重點在哪裏,一直困惑著這位西北軍出身的大將。

橫山勇的招數確實吊詭,一般人很難猜得透。鄂西會戰前,他似乎是沿襲過去第十一軍“短切突擊”戰術,僅僅是沿江竄擾一下就會縮回大本營,但在鄂西會戰開始後,忽然又做出了要大舉侵占常德的架勢。

日軍會從兩翼,包括常德突進,本來就是可以預料到的,孫連仲決定親赴常德坐鎮指揮,可他剛剛到達常德,橫山勇又忽然轉鋒西向,走起了沿江西進的路子。

第十一軍雖是專門負責進攻的戰略軍,但也不敢不對防區進行警備,所以不可能一次性把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出來,橫山勇為此采取了“逐次遞進”的新戰術,即到一個階段就向最前沿添一個師團。

移師西向之後,駐宜昌的第十三師團便添了進來,使得日軍的突擊規模看上去越來越大,侵占之矛也越來越銳利,光在心理上就會使對手徒增壓力。

四任司令官都沒想到的,橫山勇想到了,關東軍方面軍司令官豈是白當的。

至此,孫連仲的指揮完全陷入混亂,一度對部隊失去掌握。

主將不知道在哪裏,日軍卻已大兵壓境,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恩施因此變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蔣介石的統帥部非常著急,蔣介石情急之下,甚至決定親赴恩施進行指揮。

陳誠其時人雖在雲南,但頭上仍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他給蔣介石打去電話:“你是領袖,不太適合親自去指揮,萬一弄得不好,那可是事關威信的大事,要去只有我去。”

這話怎麽聽,似乎都有那麽一點讓人不舒服的味道,可是話得看誰說,從“老忠臣”嘴裏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5月15日,經蔣介石的統帥部批準,陳誠接過了第六戰區指揮權。

因為恩施下雨,飛機不能降落,陳誠到重慶後,只好先耽擱一天。到了第二天,雨轉多雲,恩施上空雲霧迷蒙,還是不宜出行的日子。

軍情緊急,再不能等了。

5月17日,陳誠乘飛機趕到恩施。聽到這一消息後,恩施人心大定。

大將之別,不光在勇,還在眼光、在經驗、在思路。

陳誠坐鎮恩施,馬上掂出了橫山勇的真實算盤:進軍路線是沿江而上,目標是攻取石牌,威脅重慶。

看上去,孫連仲留下的似乎已是一片爛攤子,從上到下都是一種已經輸掉的氣象,但高手就是不一樣,陳誠以為,這並沒有影響大局。

三個精銳軍仍然在石牌,既定防守戰略未受大的影響,戰略對了,這一仗就有了三分之一勝的可能。

接下來的三分之一是戰術:誘敵深入。

陳誠回到恩施後,迅速傳令各部隊往西後撤。

陳誠(背立者)到達恩施,官兵們振臂高呼:血戰到底!

在勻稱的平地上,我是整不過你的,只有到崎嶇的夾江山地,才能給你好看。橫山勇你果真是“勇”,別人不敢走的路,你敢走,那就得為此承擔後果。

從表面上看,橫山勇的西進之路確實輕松了許多。

5月19日,他向“中國派遣軍”及日本統帥部發去一份電報,告訴他們:第十一軍用死傷不超過四百人的代價,便殺得中國軍隊大敗而逃。

你們問我眼下,眼下我就要去宜昌拖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