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李祐造反(第2/5頁)

也許是事情鬧得太大,所以他剛剛班師回朝,就東窗事發了。

有關部門抓到了他貪墨的證據,立刻對他發出彈劾。太宗李世民一聽奏報,二話不說就把他丟進了詔獄。

侯君集滿腹不平。

自己剛剛為帝國立下赫赫戰功,可一回來,居然連皇帝的面都還沒見著,連一杯慶功酒都還沒喝到,就先蹲號子吃了牢飯,這他奶奶的算怎麽回事?

後來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替他求情,李世民才把他放出了詔獄。可侯君集平定高昌的功勛好像從此一筆勾銷了,不但沒人給他擺慶功宴,更沒人給他加官晉爵。這口鳥氣,侯君集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在侯君集看來,李世民在玩弄帝王術,借懲貪之名對功臣進行打壓。從此,侯君集心灰意懶,“志殊怏怏”(《舊唐書?侯君集傳》),對李唐朝廷和太宗李世民的忠誠度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蠢蠢欲動。

貞觀十七年二月,太子詹事張亮被調出朝廷,改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刺激他說:“是什麽人排擠你?”

張亮沒好氣地說:“不是你還有誰?”

侯君集急得跳腳:“我討平一個國家回來,卻碰上比一間屋子還大的嗔恨和猜忌,我還有心思排擠你?”

見張亮不語,侯君集忽然卷起袖子大聲說:“老子郁悶得不想活了,你要不要反?我和你一起反!”

乍一聽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張亮著實嚇了一大跳。他先是在心裏問候了侯君集的十八輩祖宗,繼而暗暗叫苦:今天這些話要是被人聽見,自己就得陪著侯君集一塊玩完!雖然此次無緣無故被弄出京師他也很憋屈,可他萬萬不敢往造反的事上想,如今侯君集這麽一嚷嚷,簡直是拽著他往火坑裏跳啊。

狗日的侯君集,你自己想死就死,何苦拉著老子當墊背!

張亮為此郁悶了好幾天,最後一狠心,找皇帝告禦狀去了。

張亮知道,只有這麽做,他才能與侯君集劃清界限,徹底洗刷同謀造反的嫌疑。

李世民聽完張亮的告密後,良久無語。

最後,李世民長嘆一聲:“你跟侯君集都是開國功臣,而且侯君集說這種話時,旁邊沒有第三者在場。如果交付法司審訊,他必定不服,到頭來也審不出個子醜寅卯,這件事你暫且不要再提了。”

事後,李世民雖然待侯君集如故,就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但顯然已經對他多留了一個心眼。

這真是一個讓人無語的春天。

政治流言猖獗,股肱重臣辭世,地方大員剛因謀反被誅,開國功臣又涉嫌謀反……好像所有壞事都湊到一塊去了。

要照老百姓的話說,這就叫流年不利!

數日後的一次朝會上,情緒惡劣的李世民忽然對群臣發了一通牢騷:“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聽著天子這段既像獨白又像訓斥的牢騷話,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猝然不知應對。

許多人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瞥了瞥禦榻上的皇帝,心裏頭紛紛敲起了鼓。

勇力、辯口、諂諛、奸詐、嗜欲,各求自售,以取寵祿……這說的都是誰呢?不會是說我吧?

也許是為了沖淡這個春天的晦氣,並且紓解一下壞到了極點的心情,李世民決定做一件醞釀已久的事。

這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夙願,也是大唐王朝的一件盛事。

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命著名畫家閻立本繪制了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畫像,懸掛於太極宮三清殿旁邊的淩煙閣。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做完這件事,李世民的心情總算有所好轉。

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更壞的消息馬上就來了。

貞觀十七年三月初,一匹快馬風馳電掣地進入長安。大汗淋漓的信使抵達京師後,不顧滿面灰塵,直接拍馬馳進了太極宮。

這個風塵仆仆的信使,給朝廷和天子帶來了一則十萬火急的消息——

齊王李祐造反了!

齊王李祐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武德八年封宜陽王,同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徙封燕王,就任豳州都督,貞觀十年改封齊王,授齊州(今山東濟南市)都督。

從這份簡單的履歷可以看出,這個齊王也算是經過歷練的人,不像是那種長於深宮、昏庸無能的紈絝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