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的一步臭棋

李祐敗亡後,朝廷按照連坐之法,窮究他在長安的余黨,事情竟然牽連到了紇幹承基,有關部門立刻將紇幹承基逮捕,關進了大理獄,準備處以死罪。死到臨頭的紇幹承基為了自保,不得不主動上告,把太子黨的政變陰謀一股腦兒全給抖了出來。

齊王李祐剛剛伏誅,太子謀反案旋即爆發!

在如此接踵而來的重大打擊面前,李世民頓時感到心如刀絞、五內俱焚。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李世民召集了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等宰輔重臣以及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的主要官員,對太子謀反案進行會審。

審理結果,此案證據確鑿,李承乾反形已具,罪無可赦!

盡管這樣的結果早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可事到臨頭,李世民還是感到無比心痛和無奈。他神情黯然地問大臣們:“該如何處置承乾?”

群臣面面相覷,沒人敢發話。

太子謀反是帝國政治中最惡劣、最敏感的事件,這種事情誰敢替皇帝拿主意?

朝堂上一片沉默。

最後終於有一個小官站了出來,打破了這種難挨的沉默。

這個人叫來濟,是隋朝名將來護兒的兒子,時任通事舍人。他對皇帝說:“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矣!”(《資治通鑒》卷一九七)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保住李承乾一命。

這樣的答案當然也是李世民想要的。

四月六日,李世民頒下詔書,廢黜太子李承乾,將其貶為庶民,囚禁在右領軍府。不久後將其流放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縣)。李承乾在這邊瘴之地度過了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於貞觀十九年抑郁而終。

處置完李承乾,接下來就輪到他那幫黨羽了。李安儼、杜荷、趙節等人全部被斬首,但是另外兩個人,李世民卻想對他們網開一面。

一個是漢王李元昌。李世民打算饒他不死,無奈群臣極力反對,李世民只好將李元昌賜死於家中。

另一個就是侯君集。剛剛逮捕侯君集時,李世民就對他說:“朕不想看到你在公堂上遭刀筆吏的侮辱,所以親自審問你。”但是不管李世民怎麽審,侯君集就是拒不認罪。最後他的女婿賀蘭楚石跳了出來,把老丈人與太子暗中勾結、策劃政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揭發了,侯君集無話可說,只好低頭認罪。

李世民念在侯君集跟隨自己多年,而且是開國功臣,打算法外開恩,饒他一命。

然而,滿朝文武卻一致反對。李世民沒辦法,只好親自到牢中去見了侯君集最後一面,說:“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舊唐書·侯君集傳》)言罷泣下沾襟。

押往刑場斬首的時候,面對鬼頭刀,侯君集表現出了一個沙場老將慣有的鎮定與從容。他面不改色地對監刑官說:“我一誤再誤,終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但是陛下尚為秦王時,我便已侍奉左右,此後又率部西征,攻滅了兩個國家(吐谷渾和高昌),乞求陛下給我留下一個兒子,以繼承侯家香火。”

侯君集被斬首後,李世民命人抄沒了他的家產,但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只將他們流放嶺南。

太子終於出局了!

魏王李泰盯著那個空空蕩蕩的儲君之位,嘴角掠過一抹深藏已久的微笑。

他相信,普天之下,沒有第二個人比他更適合成為東宮的新主人。

隨後的日子,他天天入宮侍奉父皇李世民,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孝順和謙恭。

李泰的表現讓李世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此時此刻,也唯有李泰可以撫慰這個天子兼父親傷痕累累的心靈。

其實,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李世民一直都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他有志向、有韜略、有智慧、有才情,由這樣一個兒子來繼承帝業,應該是沒有什麽放心不下的。更何況,李泰是嫡次子,眼下承乾既然已經廢了,由李泰來繼任儲君,就是理所當然、名正言順的事情,相信那些一貫堅持嫡長制的朝臣們也沒什麽話可說了。

基於這樣的考慮,李世民終於向李泰當面承諾:準備立他為太子。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就此事對朝臣們進行了試探。但是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朝臣們在新儲君的人選上再次產生了重大分歧。

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中書侍郎岑文本、黃門侍郎劉洎等人力挺魏王李泰;而司徒長孫無忌、諫議大夫禇遂良等人卻表示強烈反對,他們提出了另一個人選——晉王李治。

事情頓時陷入了僵局。

就在朝野上下的人們認定魏王李泰入主東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之時,晉王李治就像一匹政治黑馬驀然闖進人們的視野中;就在魏王李泰自認為一只腳已經邁進東宮的時候,晉王李治就像一顆從天而降的攔路石橫亙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