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木材商人的華麗轉身

若幹年後,當李唐帝國的天空忽然升起武周王朝的日月,當幾千年來一貫由男人統治的江山忽然被胭脂紅粉所主宰,女皇武曌的家世出身自然成了大周臣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很多人都知道,女皇武曌是並州文水人,其父武士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可謂官尊爵顯、位高權重,然而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女皇之父武士彟早年其實是一個地位卑下的木材商人。

在中國古代,社會地位的排序歷來是:士、農、工、商。商人就是四等公民、社會末流。即便你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可在當權者面前你什麽都不是,甚至連農民兄弟的腰杆都可能挺得比你直。因為他們身後有一條永遠開放的上升之階。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說農民出身的人只要肯付出努力寒窗苦讀,就有可能一朝翻身光宗耀祖,可這樣的機會商人卻沒有,因為科舉考場的大門永遠都向“銅臭滿身”的工商從業者關閉。所以說,在這樣一個歧視商業的官本位社會中,財大者未必就能氣粗。

青年時代的武士彟就感覺自己的氣一點都粗不起來。雖說趁著隋煬帝大興土木、營建東京之機發了一筆橫財,腰包裏沉甸甸的,但是在那些手握大權、頤指氣使的官老爺面前,來自並州的木材商人武士彟也只有低聲下氣、點頭哈腰的分。

這個心結也許就是武士彟後來棄商從政的誘因之一。

做生意的人都善於交結應酬,這一點武士彟自然不會例外。他之所以能快速致富,原因就是攀上了當時朝廷的“四貴”之一——觀王楊雄,而楊雄的弟弟就是主管東京營建工程的副使——納言(宰相)楊達。(這個楊達就是後來女皇武曌的外公。當然,那時候的武士彟還不知道十幾年後自己會娶楊達的女兒為繼室。)

武士彟雖然通過楊氏兄弟的關系在洛陽營建工程中大發其財,但是有一個重要人物他卻沒有及時巴結(也可能是手段不夠硬,沒巴結上),這個人就是東京營建工程的主使——尚書令(第一宰相)楊素。武士彟得罪楊素的具體原因史書無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楊素對這個姓武的木材販子非常不爽。所以,當武士彟忘情地奔走於並州林場與東京官場之間,其財富也隨著拔地而起的洛陽宮闕而節節看漲之時,楊素就已經在暗中給武士彟羅織了一些罪名,一意要置他於死地。

危急時刻,武士彟此前打造的權力保護傘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朝權貴楊雄等人積極出面營護,總算幫他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

許多年後,一貫快意恩仇的女皇武曌替自己的父親出了這口惡氣。她頒下一道敕書,下令楊素一族的子孫世世代代不能擔任京官。表面理由是說什麽楊素為臣不忠、對隋朝之亡負有重大責任雲雲,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女皇這麽做分明就是有冤申冤、有仇報仇。

在權勢面前一敗塗地的武士彟一口氣逃回了並州老家。驚魂甫定之余,武士彟不禁對未來感到一片茫然——自己的命雖然是保住了,但是經營多年的生財之道也徹底斷了——往後的路該怎麽走?

武士彟知道自己必須進行職業轉型,可他卻不知道該往哪裏轉。

隋大業八年(公元612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亂,蟄居家鄉的武士彟猛然意識到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也是自己脫胎換骨的絕佳時機。他略為思考之後,隨即作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抉擇——棄商從戎。

他希望在亂世中建立軍功、揚名立萬,最後躋身政界,徹底擺脫地位卑下的商人角色!

武士彟花錢買了一個“鷹揚府隊正”的低級軍職,從此走上了仕宦之途。

後來發生的事情人們都耳熟能詳——武士彟搭上了太原留守李淵這條乘風破浪的大船,從此鹹魚翻身,不但搖身一變成了太原首義元勛和李唐開國功臣,而且在武德一朝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最終躋身大唐帝國的權力高層,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華麗轉身。

可是,武士彟出道的時候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隊正”,手下就管著區區五十號人,而太原留守李淵則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並且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雙方的身份地位如此懸殊,武士彟又是如何攀上這根高枝的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士彟的發跡史比之八百多年前的邯鄲巨富呂不韋以及一千多年後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多少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身上具有這樣一些共同點——商業上的成功不僅讓他們積累了巨大財富,而且培養了他們長袖善舞的處世能力和精明務實的經營才能。此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商業領域中取得的經驗給了他們一雙洞察世事的慧眼,也給了他們一種高度前瞻的風險投資意識,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千千萬萬人中一眼就鎖定那個可以給他們帶來無窮回報的“奇貨”,並且促使他們毫不猶豫地出手、不惜代價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