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必為天下之主!

武士彟的原配相裏氏是胡人後代,門第寒微,先後為武士彟生了四個兒子。武德三年以後,武士彟功成名就、官尊爵顯,按說一家人可以好好享受榮華富貴了,怎奈世事無常、人命危脆,兩個兒子在數月間相繼病死,一年後相裏氏又一病而亡。

武士彟當時除了工部尚書之職外,還一度兼領關中十二軍之一的井鉞軍,由於公務繁忙,一直無暇照料家人,甚至連妻兒病重時都從未請假回家照看。而一妻二子竟然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相繼亡故,這對武士彟實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可他仍然恪盡職守,從未對外聲張。在隨後的日子裏,武士彟獨自帶著余下的兩個兒子元慶、元爽,默默過上了鰥居生活。

由於武士彟是朝廷高官,有關部門依例將其妻病故的消息上奏皇帝。高祖李淵聽說後,大為感動,立即下敕褒揚:“此人忠節有余,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嘗言及,遺身殉國,舉無以比!”(《冊府元龜·環衛部·忠節》)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士彟參與修訂了唐朝的第一部法典——《武德律令》,隨後因功晉爵為從一品的應國公。大約就在此時,皇帝李淵親自當了一回月老,為他物色了一個女子作為繼室。

這個女子就是後來女皇武曌的母親——關中六大郡姓之一、弘農楊氏之女。

弘農楊氏從漢朝起就是關隴的高門世族,歷代顯赫,至隋唐時期更是人才輩出,其中最傑出的人物當屬隋朝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武曌的母親楊氏與楊堅出自同宗,楊氏的伯父楊雄與父親楊達皆貴為隋朝宰相;及至唐朝,楊雄之子楊恭仁又是武德一朝的宰相,另一子楊師道後來也成了貞觀一朝的宰相。

出身於這樣的名門望族,楊氏自然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史稱她通文史、工詩書、善屬文,同時又具有非常虔誠的佛教信仰,曾被楊達譽為“隆家之女”(《全唐書》卷二三九《望鳳台碑》)。

楊氏身上的這些優點,或者說特點,無疑都被後來的女皇武曌一一繼承。許多年後人們將會發現,無論是修養、才情、學識、宗教信仰,還是健康的體質、充沛的精力,乃至得享天年的長壽基因(楊氏享年九十二歲,武曌享年八十一歲),女皇都與她母親楊氏如出一轍。

也許是因為楊氏的條件太過優越,難以找到門當戶對的如意郎君,所以她的終身大事反而一再蹉跎。在其父楊達生前,楊氏始終沒有出嫁。到了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楊達死於東征高麗的途中,此時的楊氏已經是三十四歲的老姑娘了。她幹脆宣布“永奉嚴親,長棲雅志”(《望鳳台碑》),決定棲心佛教,終身不嫁。

如果不是後來皇帝李淵親自撮合她和武士彟的這樁婚事,楊氏也許真的會在木魚鐘磬、青燈黃卷的陪伴下優遊卒歲、了此一生了。

嫁給武士彟的這一年,楊氏已經四十六歲。在唐朝,女子結婚的年齡通常都在十三到十八歲之間,而此時的楊氏完全可以算是奶奶級的人物了。假如不是當朝天子親自點名主婚,超大齡女楊氏恐怕不一定會答應這門親事。

不管楊氏是在怎樣的心境中嫁給了武士彟,反正過門之後,夫妻生活倒也算和諧美滿。楊氏不愧系出名門,其教養和學識都非尋常婦人可比,自從她取代相裏氏成為從一品的應國夫人之後,很快就成了武士彟的賢內助。此後的幾年間,楊氏為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就是後來的韓國夫人,二女兒就是後來的女皇武曌,三女兒出嫁不久就亡故了。

武曌生於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底(關於她的生年,各種史書記載不一,本書依據雷家驥先生在《武則天傳》中的相關考證,確定為武德八年)。她出生的第二年,震驚天下的玄武門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成功奪嫡,進而逼迫高祖退位,登基為帝,大唐的歷史從此掀開新的一頁。

在如此巨大的政治變動中,武士彟的仕途命運當然也會受到重大影響。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奪嫡繼位之後,雖然極力與各派勢力達成政治和解,沒有對異己力量進行迫害或清洗,可毋庸置疑的是——他肯定要將朝政大權從武德舊臣手裏轉移到自己的嫡系和親信手中。在此情況下,作為太原元從和深受高祖重用的武德高官——武士彟當然沒有理由繼續留在帝國的權力中樞。因此,貞觀一朝,武士彟先後被外放為豫州、利州、荊州都督,終其一生再也沒回到京師任職。

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起,童年武曌就跟著父母和家人離開長安,開始輾轉各地。在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市)、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縣)等地,至今仍有一些以“則天”“天後”命名的地名、古跡和傳說。在這些充滿了玄幻色彩的民間傳說中,女皇武曌無一例外地變成了擁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祇,為千百年來的當地民眾所津津樂道和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