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小公主?(第3/4頁)

依照有唐一代的謚法,“追悔前過曰思”。於是我們就有理由問這樣一個問題:在時過境遷的十幾年後,還有什麽樣的“前過”值得母儀天下的武曌追悔不已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這是武曌對長女的虧欠。

這是她用盡一生也彌補不了的虧欠。

也許日後武曌之所以對幼女太平公主百般溺愛,在此就可以找到某種隱秘而深遠的原因——因為太平公主得到了雙份的愛。

一份是她自己的,另一份屬於那個在繈褓中便已夭亡的姐姐——安定公主。

事後來看,女嬰暴卒事件無疑是永徽年間這場後宮之戰最重要的轉折點。因為高宗李治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產生了廢後之意,他對王皇後由冷淡變成了憎恨,而對武昭儀的寵愛和信任則與日俱增,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新唐書·則天武皇後傳》:“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後意。”)

就這樣,王皇後與武昭儀之間原本勢均力敵的對峙狀態被徹底打破了。在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中,武昭儀看見那張母儀天下的寶座已經在向她遙遙招手,而王皇後和蕭淑妃則只能在午夜驚夢中頻頻看見厄運之神對她們發出一臉獰笑。

永徽五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女嬰暴卒案發生後不久,朝廷又發生了兩件意味深長的事情。有心人不難發現,這兩件事的出現,恰足以證明王皇後與武昭儀之間的力量消長。

第一件事是在這一年三月,朝廷忽然以“褒賞功臣”的名義追贈了一批武德功臣的官爵。在這份以屈突通為首的十三人追贈名單中,武昭儀的亡父武士彟赫然在目,他被追贈的官職是並州都督。朝中的大臣們都知道,這件事顯然是武昭儀在背後一手策劃的,她攛掇天子追贈亡父,其目的無非是想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屈突通等另外十二人只不過是十二枚綠葉,為了陪襯武士彟這朵紅花罷了。當然,能當一回這樣的綠葉也是很榮幸的。

第二件事發生在六月,中書令柳奭忽然向皇帝提出辭呈,要求辭去宰相職務。皇帝很快就批準了,將他降為吏部尚書。這件事乍一看有些蹊蹺,因為柳奭在宰相任內一直盡職盡責,從沒聽說有什麽差錯。可人們再一想就明白了,在女嬰暴卒事件後,王皇後已經徹底喪失了天子的信任,隨時有可能被廢黜。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作為皇後母舅的柳奭主動離開相位,也算是急流勇退的明智之舉吧。

永徽五年的年終歲末,一個瑞雪飄飄的午後,太尉長孫無忌的府邸上迎來了兩位無比尊貴的客人。

他們是今上李治,還有他最寵愛的武昭儀。

人們看見天子身邊的武昭儀容光煥發、神采飛揚,從步下車輦的那一刻起,她的臉上始終蕩漾著一個燦爛而迷人的笑容。

盡管天子和武昭儀的突然造訪讓太尉府上的許多人都頗感意外,可是長孫無忌卻很清楚天子此行的目的——除了皇後廢立,不可能有別的事情。

作為太宗皇帝臨終托孤的首席顧命大臣,並且作為天子李治的母舅和永徽政局實際上的掌舵者,長孫無忌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和立場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他的點頭,天子和武昭儀的心願斷難達成。可如今的問題在於,長孫無忌早已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天子把當年太宗親自選定的王氏廢掉,而另立這個曾經是先帝侍妾的武媚。

所以,自從天子邁進府門的那一刻起,長孫無忌就暗暗告誡自己,不管天子今天采取什麽手段,自己絕不在這件事情上妥協半步!

長孫無忌準備了一場豐盛的酒宴款待天子一行,席間一片歡聲笑語,氣氛顯得十分融洽。酒酣耳熱之際,興致甚高的天子當場封官,給長孫無忌寵妾所生的三個兒子都封了朝散大夫之職,此外,還命人把早已準備好的十車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賞賜給長孫無忌,搞得太尉府的上上下下都受寵若驚、拜謝不暇。

不出所料,天子今天果然是“行賄”來了!長孫無忌暗自冷笑,可臉上卻不動聲色。除了正常答禮並保持一個矜持的微笑之外,天子和武昭儀始終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可乘之機。後來天子終於忍耐不住,只好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對長孫無忌表示,王皇後膝下無子,這無論對她本人還是對於朝廷而言,都是一件莫大的憾事,是否可以考慮在其他的妃嬪之中,物色一個德馨才淑者立為皇後?

天子言畢,目光便停留在了武昭儀身上,以此暗示長孫無忌。

然而,讓李治和武媚大失所望的是,長孫無忌對這種強烈的暗示卻完全不加理會,一直顧左右而言他。李治和武媚的臉上不約而同地罩上了一層濃重的陰霾,而長孫無忌則是一臉若無其事的表情,頻頻端起酒盅向天子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