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長孫集團宣戰

高宗李治準備向長孫無忌宣戰,決心固然是很大,可當下的政治現實又不免讓他有些心虛。因為滿朝文武當中,除了一個司空李勣,幾乎沒有一個是他的親信;反觀長孫無忌,不但牢牢掌控著整個宰相團,而且通過房遺愛案大肆清除異己、殺戮立威,使得文武百官人人俯首帖耳、個個噤若寒蟬。

在雙方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高宗又如何打贏這場仗呢?

這不僅是天子李治的憂慮,同時也是昭儀武媚的憂慮。

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要戰勝長孫無忌,唯一的辦法只能是——盡快在朝中打造一支自己的政治勢力。

有需求就有供給。

這個簡單的經濟學規律不僅適用於經濟領域,也同樣適用於政治領域。

就在高宗李治因勢單力薄而萬分焦慮的時候,朝中已經有一批素懷野心的政客,敏銳地覺察出了天子的需求。他們是: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丞袁公瑜等。

李義府,出身於寒門庶族,據說長相俊美,能寫一手漂亮詩文。他於貞觀中期登第入仕,不久就因劉洎、馬周的推薦出任監察禦史。也許是因為人和文章都太漂亮了,所以當時有人風傳他和劉洎、馬周搞同性戀,說他以“容貌為劉洎、馬周所幸,由此得進”(《舊唐書·李義府傳》)。

由於李義府才華橫溢,而且外表溫良謙恭,和人說話的時候必和顏悅色、面帶微笑,所以很多人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以為他是一個厚道人。直到許多年後他當權得勢,整起人來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人們才知道他是一個多麽可怕的人物,因此給了他四個字的評語——“笑中有刀”,還贈給他一個外號——“李貓”。

這就是成語“笑裏藏刀”的出處。李義府的這個性格特征跟後來玄宗時代的權相李林甫頗為神似。李林甫也是因為表面上總是笑語溫存,可背地裏卻拼命給人捅刀子,所以人們給他的贈語是“口蜜腹劍”。李義府和李林甫,這一前一後的兩個唐朝宰相,不僅名字的讀音類似,所處的時代相近、職位相同、為人處世的性格類似,而且連他們給後世貢獻的兩個成語都如出一轍,以致經常被人張冠李戴、弄錯出處,說起來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貞觀年間,剛剛出道的李義府由於擔心家世貧寒,難以飛黃騰達,所以曾賦詩一首,自抒心志。此詩名為《詠烏》:“日裏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太宗李世民聽說後,當即表態:“吾將全樹借汝,豈惟一枝!”(《隋唐嘉話》)

李義府受寵若驚,從此牢記太宗勉勵,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攀上帝國政壇的最高枝,在上面縱覽“全樹”風光,俯瞰蕓蕓眾生。

晉王李治被冊立為太子後,李義府得到重用,進入東宮擔任了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士,與當時同侍太子左右的來濟“俱以文翰見知,時稱來李”(《舊唐書·李義府傳》)。

可李義府沒有料到造化會如此弄人。李治當上皇帝後,他只是從太子舍人變成了中書舍人,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大步升遷。幾年後,當初和李義府齊名的來濟因為攀上長孫無忌這根高枝,很快就青雲直上,位登宰輔,可李義府卻一直原地踏步,始終在中書舍人這根老枝上不鹹不淡地晃悠。

更讓李義府感到悲哀的是,到了永徽六年,不知道他哪裏得罪了長孫無忌,朝廷忽然下了一紙敕令,要把他貶到偏僻荒涼的壁州(今四川通江縣)去當司馬。太宗當年的勉勵言猶在耳,可對如今的李義府來講不啻於莫大的諷刺。連這賴以棲身的唯一一根枝丫都快斷了,還奢談什麽“全樹”呢?

李義府由於職務的便利,在貶謫令下達門下省之前便已獲悉,於是惶惶不可終日,連忙問計於同僚王德儉。

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為人工於心計,且因脖子上長了一個肉瘤,因此被人稱為“智囊”。智囊看著李義府一臉惶悚的表情,不禁拈須微笑,半晌才說:“皇上想立武昭儀為皇後,可一直猶豫不決,原因就是一幫宰相從中阻撓。李君若能襄助皇上和武昭儀達成這個心願,必定可以轉禍為福。”

李義府聞言,當即茅塞頓開,轉憂為喜。當天,李義府頂替王德儉在中書省值夜班,然後向高宗呈上了一道奏章,請高宗廢黜王皇後,改立武昭儀,以滿足朝野上下的共同願望雲雲。高宗閱後,頓時喜出望外,連夜召見李義府,和他進行了一番密談,隨後賞賜珍珠一鬥,並讓他留任原職。

武昭儀聽說朝臣中終於有人站出來幫她說話了,更是喜上眉梢,隨即暗中派人前去和李義府接觸,自然又是一番優厚的賞賜,不久又讓高宗把李義府破格提拔為中書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