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長孫集團宣戰(第2/2頁)

在中書舍人的位置上呆了整整六年,李義府終於時來運轉,迎來了仕途的春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義府、許敬宗、崔義玄、王德儉、袁公瑜等人迅速團結在了天子和武昭儀周圍,一個個摩拳擦掌、鬥志昂揚,隨時準備與長孫無忌及其宰相團一決雌雄。許多年後,大周女皇武曌仍然念念不忘這批人當年的“翊贊之功”,特地下詔追贈了官爵,並給他們的兒子們一一賞賜了封邑。

眼見天子用最短的時間就糾集了一幫政治打手,並且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長孫無忌、禇遂良等人意識到事態嚴重,連忙召集他們的人,秘密舉行了一個碰頭會,談論當前的政治形勢。在會上,長安令裴行儉一臉義憤,聲稱如果讓武昭儀當上皇後,“國家之禍必由此始!”(《資治通鑒》卷一九九)

就是這句憂患之言,為裴行儉惹來了禍端。

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早已在武昭儀的掌控之中。

秘密會議剛一開完,一直在暗中偵察的大理丞袁公瑜就把會議詳情一五一十地通報給了武昭儀的母親楊氏。

武媚聽到這個消息後,嘴角掠過了一抹冷笑。

幾天後,裴行儉就被貶出了朝廷,並且一下就被踢到了帝國最遼遠的西北邊陲,擔任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市東)都督府長史。

這一貶謫形同流放。如果換成一個意志不堅的人,也許只能在條件艱苦的大漠西域抑郁而終了,可裴行儉不是一般人,他非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以巨大的熱情和勇氣投入了經略西域的事業中。此後十年間,裴行儉在西域邊陲多有建樹,終於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被朝廷任命為安西大都護。在此任內,裴行儉統馭有方,政聲卓著,使得“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降”(《舊唐書·裴行儉傳》)。

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裴行儉先後提拔並重用了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郭待封、李多祚等一大批軍事人才,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英勇善戰、獨當一面的將領。此外,在裴行儉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刺史、將軍還有數十人之多。而裴行儉本人,也當之無愧地成為初唐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

裴行儉的被貶是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意味著高宗和武昭儀已經向長孫集團發出了挑戰。而就在貶謫裴行儉的幾天後,也就是這一年的九月初一,高宗又忽然把許敬宗擢升為禮部尚書。眾所周知,禮部主管朝廷的冊封事宜,高宗讓許敬宗擔任禮部的一把手,其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沖著皇後廢立去的,同時也等於是在向長孫集團示威。

說起來,這個許敬宗也是一個老資格的政客了。早在隋朝末年,他就與魏徵同在李密帳下任職;歸唐後,許敬宗又以文才見重於李世民,成為朝野傾慕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在當時可謂是風光十足。可到了貞觀年間,許敬宗卻一直官運不暢——早年的同僚們都已紛紛拜相,甚至連許多年輕後進也已經身居高位,可他卻幾起幾落、屢遭貶謫,始終進不了帝國的權力中樞。這始終是早年得志的許敬宗最大的一塊心病。

高宗即位之初,許敬宗以東宮舊臣身份,一度升任禮部尚書,眼看距離宰相之位已經不遠,可他時運不濟,不久又因事被貶,外放為鄭州刺史,到了永徽三年才又回朝擔任衛尉卿。

而復拜禮部尚書的這一年,許敬宗已是一個六十四歲的花甲老人。

此時此刻,他那雙渾濁的老眼依然死死盯著宰相之位。

許敬宗知道,自己實在是沒有時間再蹉跎了。所以,他現在最迫切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豁出這條老命和長孫無忌死磕,然後不惜一切代價擁立武昭儀為皇後。

只有這樣,他才能實現拜相的夢想,抵達仕途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