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擎天:劉仁軌傳奇(上)

劉仁軌原本在朝廷擔任給事中,因參與審理大理丞畢正義自縊一案,在審理過程中秉公執法,差點挖出了幕後主使李義府,因而得罪了李義府,旋即遭到報復,被貶為青州(今山東青州市)刺史。幾年後,高宗下詔征討百濟,劉仁軌承擔了東征軍的後勤保障工作,負責海上的糧食運輸。就在劉仁軌準備督船出海的時候,突遇海上氣候變化,他便推遲了出海日期。

可是,一直想把劉仁軌置於死地的李義府在得知情況後,卻嚴令劉仁軌按時出行,不得耽擱。劉仁軌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出海,結果遭遇暴風,船只沉沒,大多數水手葬身海底。

李義府立刻抓住把柄,命令監察禦史袁異式前去調查劉仁軌失職一案,並且特意叮囑袁異式說:“君能辦事,勿憂無官。”

李義府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袁異式利用這個案子整死劉仁軌。袁異式抵達青州後,對劉仁軌說:“您在朝中得罪了什麽人,心裏應該很清楚。依我看,您最好早作打算。”

袁異式其實是在暗示劉仁軌——既然你已經犯在了李義府手裏,那遲早也是個死;與其被朝廷明正典刑,弄得個身首異處、家破人亡,還不如趁早自我了斷,留一個全屍,保一家平安。

可是袁異式的“忠告”卻遭到了劉仁軌的斷然拒絕。他說:“我為官失職,理當接受國法的制裁,你如果依照法律將我處死,我絕不逃避。可是,如果要我自殺而讓仇人稱心快意,我絕不甘心!”

袁異式奈何不了劉仁軌,只好把他綁了,押回京師復命。案件上報朝廷後,李義府馬上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以謝百姓。”旁邊的一個朝臣源直心聽了,當即替劉仁軌打抱不平,說:“海上突起風暴,非人力所能及。”認為劉仁軌失職情有可原,罪不當死。

高宗隨後作出裁決,將劉仁軌罷官,讓他以布衣身份隨軍東征。

就這樣,劉仁軌來到了戰火紛飛的百濟。可他已經無官無職,連普通士兵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推車挑擔的夥夫。

在官場上混了大半輩子,到頭來居然落到了這般田地,劉仁軌內心的痛苦和失落可想而知。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消沉。

即便只是當一個隨軍出征的夥夫,劉仁軌胸中的報國熱情也絲毫沒有減退。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百濟形勢風雲突變、急轉直下,劉仁軌這一生恐怕就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了。

當高宗李治任命劉仁軌為檢校(代理)帶方州刺史時,劉仁軌哈哈大笑地說:“天將富貴此翁矣!”其樂觀和自信的心態溢於言表。

高宗給劉仁軌下達的任務是:會同新羅軍隊,火速率部馳援熊津。

出發之前,劉仁軌特意向州司請領《唐歷》及唐朝歷代皇帝的廟諱名冊。然後,這個兩鬢斑白的老人滿腔豪情地說了一句話:

“吾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資治通鑒》卷二〇一)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區別於其他朝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在於它湧現的人才特別多,而最令人矚目、最值得後人稱道的就是——其中大多是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初唐時期,帝國的政治舞台上就活躍著一大批這樣的人。他們上馬便可殺賊,下馬即能治國,在朝堂和沙場之間縱橫捭闔、遊刃有余,展現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軍事才華。

而劉仁軌正是其中的一員。

他雖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官,可帶領軍隊卻是一把好手。史稱他“禦軍嚴整”、指揮有方,因而極大地提升了部隊的戰鬥力。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三月,劉仁軌率部馳援熊津,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百濟復國軍在熊津江口修築了堅固的防線,並派重兵布防,企圖阻止他的攻勢,結果一戰而潰,被殺和溺死了一萬多人。正在圍困熊津城的道琛聽到前方慘敗的消息,不敢與劉仁軌交鋒,倉促解圍而去,退守任存城。

劉仁軌一出手就解了熊津之圍,頓時讓留守百濟的唐軍士氣大振。劉仁軌隨即與劉仁願合兵一處,共守熊津城。

稍後,百濟的軍事高層出現了內訌。福信刺殺了道琛,兼並了他的部眾,奪取了百濟復國軍的最高指揮權。隨後又大力招集各地的流亡部眾,勢力頓時更加強大。

正當二劉在百濟苦撐危局的時候,高宗又策劃了一場嶄新的軍事行動。

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夙願——征討高麗。

高宗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急著出兵高麗呢?

首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已經等待了太久,所以不耐煩了。這一點其實不難看出來,因為他在宣布征討高麗的同時,竟出人意料地表示要禦駕親征,讓武後和滿朝文武都嚇了一大跳,後來是武後上表力諫,他才悻悻作罷。此舉充分說明,高宗征服高麗的願望確實已經壓抑得太久,所以急於想了卻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