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擎天:劉仁軌傳奇(上)(第2/2頁)

另一個原因,估計是想通過對高麗用兵來威懾百濟。因為高麗一直是百濟的堅強後盾,如果能一舉消滅高麗,百濟復國軍的鬥志必然會受到嚴重打擊,甚至很可能因此瓦解。如此一來,熊津的危險便能解除,百濟也可不戰而下,用兵高麗就收到了一石二鳥之效。

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戰略設想,所以在龍朔元年四月,高宗正式下詔,命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率蕭嗣業及諸胡兵力共三十五軍,從海陸兩道分兵合擊高麗。

這一年七月,蘇定方率領海軍直趨浿江,在此大破高麗守軍,隨後屢戰皆捷,迅速進圍平壤。與此同時,陸軍也快速越過遼東,兵鋒直指鴨綠江。高麗權臣淵蓋蘇文派遣其長子淵男生率數萬精兵扼守,唐軍前鋒受到阻擊,無法渡江。

九月,契苾何力率主力進抵鴨綠江。其時正逢江水結冰,契苾何力立刻下令全軍踏冰沖鋒。高麗守軍本來在兵力上就處於劣勢,如今失去了天險,頓時鬥志全無,防線瞬間崩潰。唐軍一直追擊了數十裏,斬首三萬余級,余眾皆降,淵男生僅以身免。

此次出征,唐帝國的海陸兩軍都大獲全勝,而且蘇定方部已經開始圍攻平壤,如果契苾何力能夠乘勝而進,與蘇定方會師,完全有可能一舉攻克平壤,進而平定高麗。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刻,高宗李治卻忽然下詔,命令契苾何力班師回國。

高宗突然撤兵的原因史書無載,但是從隋唐兩朝多次東征高麗的失敗教訓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被迫撤兵的原因都是因為陸路的運輸出現了重大問題。此次契苾何力的陸上遠征軍直接繞過遼東的多座堅城,長驅直入高麗境內,其漫長的運輸補給線隨時有可能被遼東的高麗軍隊切斷。而且契苾何力攻過鴨綠江的時候,時節已經進入冬季,唐軍需要大量的冬衣和糧草,無奈後勤補給又得不到保障,在這種形勢下,高宗只能要求契苾何力撤軍,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契苾何力部撤退後,蘇定方部依舊猛攻平壤。他的後勤沒有問題,因為他率領的是海軍,海上運輸不會遭到高麗軍隊阻截。

於是,從這一年七月兵圍平壤,到次年(公元662年)二月,蘇定方部對平壤整整圍攻了八個月,但是這座堅城卻依然固若金湯。

為了早日攻克平壤,高宗再次派出了一支海軍,由左驍衛將軍龐孝泰率領,自海路進入高麗的蛇水(今朝鮮合井江),準備增援蘇定方。

然而,龐孝泰部卻在此遭到了高麗軍隊的頑強阻擊。龐孝泰率部殊死奮戰,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戰鬥,龐孝泰本人,連同跟隨他出征的十三個兒子,全部壯烈殉國。

蛇水之敗是唐軍此次東征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平壤城下的蘇定方部得知援軍覆沒的消息,士氣頓時大挫。此時雖然已經進入春季,但是平壤城的上空忽然又下起了鵝毛大雪,唐軍將士的戰鬥力更是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高宗朝廷眼見攻克平壤的希望日益渺茫,不得不命令蘇定方撤兵回國。

在討伐高麗的漫漫征途上,唐帝國又一次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百濟戰爭幾乎前功盡棄,高麗戰爭再度無功而返,朝鮮半島逐步惡化的形勢頓時讓高宗李治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憂慮。

要不要放棄這場東征?

李治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