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為盛世奠基(下)(第2/3頁)

無論姚崇身後留下了多少財產,也無論玄宗中年以後變得如何奢侈縱欲,總之,日後的大唐臣民應該都不會忘記,在開元初年,有一個勵精圖治的年輕天子,主動放棄了許多帝王應有的享受;有一個“清貧宰相”,窮得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還有一個“蝸居宰相”,你在偌大的長安城裏找不到一座屬於他的宰相府邸……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假如沒有開元初年玄宗君臣攜手同心奠定的基業,也就沒有後來那一頁歌舞升平的盛世華章,也就沒有那一個錦天繡地的巍巍盛唐。

盧懷慎病逝後,玄宗又提拔尚書左丞源乾曜入相,充當姚崇的副手。和盧懷慎差不多,源乾曜拜相之後,也是一切以姚崇的意志為轉移,基本上沒什麽個人主張。每當他上殿奏事符合玄宗心願的時候,玄宗就說:“這肯定是姚崇的意見。”而凡是玄宗覺得不滿意的時候,就會說:“你幹嘛不和姚崇多商量商量?”

源乾曜真是暈死,碰上如此“偏心武斷”的皇帝,他也只能夾著尾巴甘當盧懷慎第二了。所以,無論皇帝對他所奏之事滿不滿意,源乾曜每次都是老老實實地向玄宗表示歉意,承認事實就是皇帝所說的這樣。故而每當朝廷有什麽重要事務,玄宗總是催促源乾曜去罔極寺找姚崇。

盧懷慎去世不久,姚崇患上瘧疾,便向玄宗告假。玄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天天派宦官去罔極寺慰問,最多的時候一天派出好幾十個,往往是前面一撥宦官還沒走,後面一撥宦官就到了。源乾曜覺得大家天天往罔極寺跑也不是辦法,就向玄宗建議,讓姚崇從罔極寺遷入皇城內的“四方館”(皇家禮賓館)居住,這樣既可方便皇帝問訊,又能讓姚崇有一個較好的環境養病。

玄宗欣然同意。

可姚崇卻不幹。

他的理由是,四方館存放著許多重要的典籍和文件,如果讓一個病人住進去,於禮不合,所以堅決推辭。玄宗一聽就急了:“設立四方館,是方便各國的朝貢使節;讓你住進去,是有利於社稷。朕恨不得讓你住到宮城大內來,區區四方館,有什麽好推辭的?”

史書沒有記載姚崇後來是否住進了四方館,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算他住進去了,沒過幾天就得再搬出來。

因為他的仕途到頭了。

導致姚崇下台的表面原因,出在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下屬身上。

姚崇長子名姚彝,官任光祿少卿(主管宮廷膳食的副部長);次子名姚異,官任宗正少卿(主管皇族事務的副部長)。姚崇為官,對自己還是比較高標準嚴要求的,只可惜對兒子管教不嚴。這倆小子仗著父親是皇帝最倚重的首席宰相,長期“廣通賓客,頗受饋遺”,幾年前就曾因請托魏知古而差點惹出禍端,幸賴姚崇機警,才沒出事。但他們卻沒有因此收斂,而是照舊我行我素,招權納賄,因而頗受當時輿論譴責。

除了對兒子缺乏管束,姚崇對自己的親信下屬也過於縱容。他有個秘書(主書,從七品)名叫趙誨,收受胡人的賄賂,不料沒多久就被人告發了。玄宗對此案極為重視,親自審問,結果發現案情屬實,遂將趙誨逮捕下獄,並判處了死刑。

本來此案與姚崇並沒有直接關系,充其量也就是負一些間接的領導責任而已。怎奈姚崇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然出面營救,由此令玄宗大為不悅。不久,朝廷恰好要大赦,玄宗看在姚崇的面子上,特別在大赦詔書中標出趙誨的名字,下令免其死罪,杖打一百,流放嶺南。

盡管皇帝給足了面子,可姚崇還是不無痛苦地意識到——經過這件事之後,自己在玄宗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了。倘若不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萬一兩個兒子貪贓納賄的事實再被揭發,那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思慮及此,憂懼不安的姚崇不得不向玄宗提出了辭職請求,而且提出了不止一次。

同時,姚崇還向玄宗鄭重推薦了一個人,作為自己的繼任者。

他就是時任廣州都督的宋璟。

開元四年閏十二月,玄宗接受了姚崇的辭職請求,免除了他的宰相之職,改任開府儀同三司;同時將源乾曜罷為京兆尹、西京留守。

姚崇被罷相一事,乍一看似乎有些不可理喻——就因為一個七品小文書受賄,便罷免了一個兢兢業業、精明強幹、對帝國政治有著突出貢獻的宰相,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其實,無論是趙誨的枉法求財,還是姚崇兩個兒子的招權納賄,都不是導致姚崇下台的真正原因。道理很簡單,打狗也要看主人。倘若玄宗仍然倚重姚崇,仍然寄望於他在宰相任上多做一些貢獻,那麽就算趙誨和姚氏兄弟殺人放火,奸淫擄掠,只要他們不是陰謀造反,玄宗都大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又何必非把姚崇的宰相烏紗摘掉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