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郭子儀單騎盟回紇(第3/4頁)

回紇人一聽,頓時又驚又疑。

咱們不過就這麽隨口一說,沒想到他還真來了。

回紇大元帥藥葛羅(登裏可汗之弟)更是不敢相信。他馬上命大軍列陣,然後騎馬立在陣前,搭弓上箭,一臉警惕。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更加讓人難以置信——只見郭子儀單騎馳入營中,一邊策馬向藥葛羅走來,一邊“免胄、釋甲、投槍”,也就是把身上的頭盔、鎧甲和武器全部扔掉了。

回紇諸酋長面面相覷,異口同聲說:“真是郭子儀!”隨即紛紛下馬,畢恭畢敬地向郭子儀行跪拜大禮。

郭子儀翻身下馬,就這樣手無寸鐵地走到藥葛羅面前,說:“你們回紇有大功於唐,唐朝待你們亦不薄,為何背棄盟約大舉來侵?這是棄前功而結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的愚蠢行為!仆固懷恩背叛君王、離棄母親,又能給你們帶來什麽好處?我現在只身前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只不過我的部下必與你們死戰!”

藥葛羅萬萬沒想到郭子儀會走這步險棋。如今人家孤身前來、手無寸鐵,光這份膽識就足以令人敬畏三分;而自己則如臨大敵、劍拔弩張,首先在氣勢上就輸給了對方。換句話說,雙方雖然尚未開戰,但第一回合,郭子儀已經不戰而勝了。

藥葛羅幹笑幾聲,一臉尷尬地說:“懷恩欺騙我們,說天可汗已經駕崩,說您也已去世,國中無主,我們才敢前來。而今既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又在此統領大軍,而懷恩又已經為天所殺,我曹豈敢與令公開戰!”

郭子儀知道,眼下自己雖然在道義上占了上風,但僅憑道義是無法讓回紇人退兵的。說白了,要想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僅要曉之以理,更要誘之以利!

這一次來,郭子儀已經給回紇人準備了一份厚禮。

當然,這份厚禮不是現成的,需要回紇人跟唐軍聯手去取。

因為東西在吐蕃人那裏。

郭子儀說:“吐蕃人兇殘無道,趁我國內亂之際,侵我邊塞,焚我州縣,擄我財帛子女。此次,吐蕃所掠之財不可勝計,馬牛雜畜滿山遍野,運載財物的隊伍長達數百裏,這是上天賜給你們的禮物,不取豈不可惜?站在你們的角度替你們考慮,我個人以為,沒有什麽比這更有利的事情了。”

藥葛羅一聽到“所掠之財不可勝計,馬牛雜畜滿山遍野”這句話,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對啊,與其跟唐朝為敵,一個州一個縣的辛辛苦苦去搶,還不如把吐蕃人搶來的東西一股腦兒全給劫了!奶奶的,如此省心省力的大好事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藥葛羅越想越美,趕緊一臉正色說:“我被懷恩所誤,差點鑄成大錯,實在對不住令公。請令公給我一個出力的機會,我一定擊敗吐蕃人,以此將功贖罪。”

郭子儀單人獨騎、三五句話,就把來勢洶洶的回吐聯軍給擺平了。

唐回雙方把盞盟誓,握手言和。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役就此煙消雲散了。

吐蕃人得到唐回結盟的消息後,大為驚駭,當天晚上就拔營而逃。唐回聯軍合力追擊,在靈台(今甘肅靈台縣)西郊大破吐蕃軍隊,斬殺萬余人,奪回大量財帛,並救回被擄掠的男女四千人。

隨後,仆固懷恩麾下的一些驍將自知難有作為,遂陸續歸降朝廷。

至此,仆固懷恩之亂宣告終結。

“郭子儀單騎盟回紇”的一幕,從此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戰例。

仆固懷恩敗亡了,回紇人和吐蕃人也都走了,代宗李豫終於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可是,天下能從此太平嗎?

永泰元年的深冬,代宗李豫佇立在歷盡劫難的長安宮闕之上,佇立在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的歷史中途,看見此前一百四十七年的帝國往事在他的視野中漸行漸遠——無論是舊日的繁華與榮光,還是曾經的無奈與蒼涼,都已泛黃枯萎,隨風而逝。

未來的歲月,李唐王朝能否遠離血火與刀兵的劫難,能否重現昔日的輝煌?

李豫不知道。

他只知道,此時此刻的大唐帝國,與安史之亂爆發以前的大唐帝國相比,已經面目全非、判若天淵了。

李豫清楚地記得,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也就是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前一年,天下有戶口九百余萬,人口五千二百八十余萬。然而,到了史朝義敗亡後的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戶部呈奏的普查結果是:天下總戶數僅余二百九十余萬,總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萬。也就是說,經歷了一場安史之亂,帝國的總戶數就減少了六百余萬,總人口銳減了三千六百萬,整整喪失了三分之二!

三千六百萬……這是多麽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啊!

不,這不是數字,這是三千六百萬條有血有肉的生命,這是三千六百萬個鮮活生動的靈魂!可他們就在這樣一場空前的浩劫與災難中消失了,就這樣被歷史佬兒的無情之手一下子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