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宿命對決

塔塔兒滅亡之後,蒙古草原上形成了成吉思汗、脫斡鄰勒和劄木合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歷史記載中,成吉思汗和劄木合當初在答蘭巴勒渚思進行正面交鋒的具體時間並不明確。但是,因為塔塔兒滅亡的時間大致是一一九四年到一一九六年之間,便可以推斷出雙方正式對決的時間為十二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從戰況上看,劄木合占有優勢,但是從政治上看,成吉思汗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此後大概過了十幾年,時已到一二〇一年。成吉思汗為了成就霸業,一直腳踏實地地加強實力。他與脫斡鄰勒結成同盟,與乃蠻部之間連年征戰。另一方面,他的對手劄木合也得到了泰亦赤兀、乃蠻和弘吉剌等十幾個草原部族的支持,並吸收了塔塔兒和蔑兒乞的殘余勢力,結成了反成吉思汗同盟。

到了十三世紀初,草原上逐漸形成了新興力量成吉思汗和舊勢力脫斡鄰勒的聯盟,及以劄木合為盟主的十一部族聯盟兩大陣營。這兩大陣營的敵對,實際上是成吉思汗和劄木合之間的鬥爭。

一二〇一年,弘吉剌部、乃蠻部的太陽汗和不亦魯黑汗、蔑兒乞部以及塔塔兒部的殘余勢力等反成吉思汗諸部集結在兀瀧古河的上遊阿雷泉。

泰亦赤兀部將成吉思汗一家遺棄,後來還捉住成吉思汗,給他帶來了莫大的羞辱。“在這個世上,只要還有泰亦赤兀部的人存在,我就算死,也無法瞑目。”成吉思汗的誓言始終追尋著他們。

成吉思汗對泰亦赤兀部毫不留情的報復,讓那些還沒有完全對成吉思汗心服口服的部族感到恐懼。他們覺得,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成吉思汗滅掉。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集結到劄木合麾下。他們召開草原大會,共同推舉劄木合為蒙古民族的大汗——古兒汗。然後腰斬雌雄雙馬,禱告上天:“我們在此起誓,結為同盟,若有違背誓約者,則如同這河邊的土,為人所踏,如這林中之木,為人所伐。”誓罷,眾人以腳踏地,以刀伐木。

反成吉思汗的同盟就此結成,並開始進攻成吉思汗的大本營。弘吉剌部的德薛禪作為孛兒帖的父親,他沒有參加這次宣誓。聽說此事後,他立即派出使者向成吉思汗通報。

對於劄木合的舉動和意向,成吉思汗早已有所耳聞,所以這件事也在他預料之中。收到德薛禪的消息,成吉思汗覺得和劄木合在草原上一決雌雄的時刻終於到了。他馬上向扯克徹兒山等地派出前哨部隊,偵察劄木合軍的情況,同時向全軍發出了進軍的命令。

此時距成吉思汗和劄木合的決裂已經有十一年之久。在這十一年裏,雙方都積蓄了實力,吸收了盟軍,因此此次之戰與前一次不可同日而語。

這次戰爭將是一次決定性的戰爭。勝利者將會成為草原的霸主。不,或者也可以說,如果成吉思汗無法戰勝劄木合,那麽他的雄心便無法達成。

當然,對於劄木合也一樣。二人曾經三次起誓結為安答,睡在同一條被子裏,宣誓翻越長城,走向阿爾泰山之外的天涯海角。他們仍然記著這個誓言。但是如今,原本的兄弟變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要想實現願望,就必須除掉眼前的障礙。

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要想成為競爭的勝利者,誓言便有了新的意義。誓約雙方交換寶物,互相吮吸對方的血液、同睡在一條被子裏、舉行儀式等,其實並非為了幫助對方,而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互不侵犯的約定只有在雙方的力量還不夠強大,無法與對方抗衡的時候才有效,一旦力量的均衡被破壞,約定也隨即失效。

在與劄木合決裂時,成吉思汗戰敗,卻贏得了人心。此時的戰爭中,成吉思汗的目標是全勝。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的戰爭可以算是生死決戰。戰敗者將不再有未來。

在迎擊劄木合之前,成吉思汗首先尋求到金國的幫助,將婦孺老幼等轉移到了長城之內。

由於在攻打塔塔兒的時候,金國曾經得到成吉思汗和脫斡鄰勒的幫助,便接受了成吉思汗的請求。

沒有了任何後顧之憂的成吉思汗在出征前如此號令全軍:“此次戰爭與以往的大小戰爭都不一樣,將十分艱難。萬一失敗,我們的部族將永遠消失在草原上。即便能僥幸活命,也將走投無路。我等的生死系於此戰,希望各位兄弟能夠奮勇殺敵。即便戰死,只要蒙古部還在,幸存的同胞們就會找到你的血脈,好好照應。哪怕只剩下一人,也要堅持戰鬥。把對方殺個片甲不留,休要想著自己能夠活下來!”

聽到成吉思汗的號令,全軍以劍擊盾牌,呐喊陣陣。雙方在捕魚兒湖和闊連湖之間的闊亦田對陣。實力不相上下的兩軍在闊亦田僵持,都不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