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宿命對決(第3/4頁)

成吉思汗一路追到泰亦赤兀部在斡難河上遊的營地,捉住了他們的首領塔兒忽台。

“我不會馬上將你殺掉。當年你那般折磨和侮辱我,現在我也要讓你嘗嘗被折磨和受侮辱的滋味。”說完,成吉思汗令人給塔兒忽台戴上枷鎖,示眾後處死。

男子被處死,女子則充當了奴隸。只有一個被遺棄在泰亦赤兀部營地上、叫做闊闊出的小男孩活了下來,訶額侖將其收為養子。至此,她已經收了四個養子:闊闊出、曲出、失吉忽禿忽和博爾忽。

此次戰爭,泰亦赤兀部覆滅。

成吉思汗查問是誰用利箭傷了他。鎖兒罕失剌帶著一個年輕人走出隊列。這個年輕人尖下巴,長相精悍,眼睛炯炯有神。

“是我射傷了大汗。您若想報仇,將我殺掉,我不會有一句怨言。但是大汗如果饒我一命,今後我將為大汗赴湯蹈火。只要您一聲令下,哪怕有千難萬阻,我也毫不畏懼。”

成吉思汗被他的直率感動,道:

“本來可以隱瞞,你卻勇敢地站了出來。以後你就改名為者別(蒙古語為箭的意思)吧。”

日後,者別成為成吉思汗麾下“四狗”之一。

在闊亦田一戰中一敗塗地的劄木合,不得不承認自己與成吉思汗之間漸漸擴大的差距。

不知不覺間,成吉思汗已經成長為一股最強大的力量,劄木合僅憑一己之力已經無法與之抗衡。不管是聲望、財富、治軍之道、為政之方,成吉思汗都已經遠遠淩駕於劄木合之上。但是,劄木合絕無因此而向成吉思汗屈膝之意。只要活著,他就要和成吉思汗一爭高低。

從他們結為安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勢不兩立。從少年時交換信物開始,他們三次重申安答之約。與其說是為了加深友誼,不如說是在確認對方的實力。

在聯手消滅蔑兒乞之後大概一年有余的時間,他們在一個營地上共同生活。從那個時候起,劄木合便決心要消滅成吉思汗。只要有成吉思汗在,他便無法成為草原之主。消滅了成吉思汗,劄木合便有自信讓塔塔兒、克烈以及乃蠻等部服服帖帖地歸順自己。翻越長城,與長城那邊的金、宋兵戎相見也將不再僅僅是一個夢想。但是,只要成吉思汗在,他的這些夢想終究不過是空中樓閣。

遇到成吉思汗的那一瞬間,劄木合便已經知道,此人和自己有一樣的雄心壯志。成吉思汗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兩人能夠忠實地遵守他們之間的誓約,則必然會成為非常牢靠的盟友。但是,他們要走的路,卻只允許一個人通過。既然雙方都沒有相讓之意,只能訴諸武力。

當初劄木合決定除掉成吉思汗之後,便提出了移營。在移營的途中,劄木合對成吉思汗說道:“若依山而住,則牧馬者得宿。若依水而居,則牧羊者得水。”

聽了這些話,成吉思汗察覺到劄木合的危險意圖,之後二人便分道揚鑣。

劄木合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一個人選擇了和自己同樣的路,感到無法忍受。不,或者可以說,如果那個與他選擇了同一條路的人比他差,那麽他可以將其吸納為自己的部下,但是,很明顯,成吉思汗要比劄木合優秀,雖然開始只是毫厘之差,劄木合絕不想成為成吉思汗的部下。這便是二人之間的悲劇之源。

劄木合總是比成吉思汗晚半拍。雖然只是一點點差距,他卻感覺到自己永遠無法超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背總是擋住劄木合的視野。現在他們的距離在拉大,即便想從背後刺上一刀,也已經無法做到了。

闊亦田之戰以後,劄木合整頓殘兵,在戰場上四處潰散的各部族開始重新集結到劄木合處。蔑兒乞、泰亦赤兀、弘吉剌和山只昆等反成吉思汗的部族因為懼怕成吉思汗的報復,陸陸續續集合到劄木合的營地。

其中,有蔑兒乞部的首領脫脫。脫脫一向將成吉思汗視為天敵,一直以來都在與其對抗。

“在這大草原上,能夠打敗成吉思汗的,只有閣下。只要能夠打倒成吉思汗,我部將鼎力相助。”脫脫對劄木合說。

劄木合曾經協助成吉思汗襲擊蔑兒乞部,因此對脫脫來說,劄木合原本應該是敵人。但是,現在為了打敗成吉思汗,脫脫不惜與這個舊敵聯手。在這一點上,劄木合也是一樣的,精明強幹的脫脫加入,無疑會讓劄木合實力大增。

這時,在與塔塔兒之戰中因為違背軍紀而受到懲罰的成吉思汗同族——阿勒壇、忽察兒和答裏台斡勒赤斤也出於對成吉思汗的怨恨,投向了劄木合。

他們與成吉思汗本是同族,卻對其抱有怨恨。此三人個個認為自己才是蒙古部的嫡系,見成吉思汗登上汗位,自然感到不快。

然而,以劄木合現在的實力,即便有脫脫和成吉思汗的三位同族協助,也無法與成吉思汗抗衡。